第二一六章 叔向的痛苦(第4/4頁)

“祝賀元帥,窮點好啊。”

“怎麽說窮好呢?我都中軍元帥了,可是在六卿中最窮,窮到都不好意思請各位吃飯的地步,先生怎麽還祝賀我呢?”韓起覺得奇怪。

“想想啊,當初欒書為中軍帥,家裏也窮得叮當響,可是人家行得正走得直,全世界諸侯都尊重他。雖然他兒子欒黡胡作非為,但是仗著欒書的遺德,也能平安無事。後來郤家富可敵國,三卿五大夫,說滅亡就滅亡了,沒人為他們賣命,就是因為他們無德。現在你窮得跟欒書一樣,一定也能像欒書一樣有德,為什麽不祝賀你呢?你想想,晉國首富不是一家家都滅亡了嗎?”叔向舉了兩個相反的例子,證明窮一點不一定就是壞事。

“哎喲,多謝先生的提醒啊,要不是先生的話,我們韓家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完蛋了。”韓起覺得叔向的話有道理,即便不要太窮,也不要成首富。

歷史一再證明,再富別當首富。

叔向知道,韓起也沒有安全感。

叔向研究過晉國的歷史,自從晉文公以來,晉國的每一次變革都是削弱公室的。作為僅存的幾家公族,叔向是很擔憂公室的衰落的,因為公室的衰落意味著六卿越來越強大,而自己的家族也就越來越危險。

所以,叔向的內心對於任何變革都是對抗的。

對於子產鑄刑鼎,叔向的第一反應就是:晉國六卿一定會學過來。

所以,叔向按捺不住,給子產寫了一封措詞強硬的近乎於絕交的信。

不過,盡管叔向對子產嚴重不滿,他更關注的卻不是子產,而是晏嬰。因為齊國的情況更像晉國,晏嬰的處境也更像自己。

那麽,齊國又是怎樣的形勢?晏嬰又如何應對危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