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世間本無鬼(第2/4頁)

“這是遊吉家的宗廟,我們實在不忍心拆毀。不過我家主人說了,如果您一定要我們拆,我們就拆。”遊吉的家人這麽回答,都是遊吉教好了的。

“那別拆了,另外選一條道。”子產說。他不願意拆別人的房子。

於是,另外選了一條道。

這條道上又碰上了新問題。

一個掌管公墓的大夫的家就在這條路上,拆了他家,那麽上午就能把棺木運到墓地;不拆繞道的話,要到中午才能到。

“拆吧,否則那麽多外國賓客要在墓地等到中午。”遊吉建議拆,拆自己家的不願意,拆別人家的不猶豫。

“不拆,繞道走。”子產瞪了遊吉一眼,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外國使者們不遠千裏來到鄭國,一兩個月都走了,還在乎等到中午?不拆這房子對外國賓客沒什麽影響,又能不騷擾百姓,為什麽要拆?”

於是,子產沒有拆一家的房子,葬禮當天,所有人在墓地等到了中午,也沒有人有怨言。外國賓客不僅沒有表示不滿,而且對子產不損害本國百姓利益的做法大為贊賞。

對此,《左傳》中君子說道:子產於是乎知禮。禮,無毀人以自成也。

子產是個懂得禮的人,禮,是不允許損人利己的。

後世有許多當國者為了取悅老外而損害本國百姓的利益,不僅本國百姓憤慨,就是老外也瞧不起你。在這個問題上,真的需要向子產學習。

子產懂得一個簡單的道理,國家靠的是百姓,而不是老外,所以取悅百姓比取悅老外更重要。

可惜,不是所有的當國者都明白這個道理。

鄭簡公去世的第二年,子皮也去世了。

聽到子皮去世的消息,子產哭了。沒有子皮的支持,他就當不上鄭國的執政;沒有子皮的力挺,他的執政方針就無法實行下去。所以盡管子皮是自己的侄子輩,子產對子皮非常尊重。

“完了完了,只有子皮最了解我啊,你走了,誰來幫我呢?”子產哭著說,他是真的悲痛。

沒有子皮的信任和無條件的支持,子產就不會成為一代名相。子皮能夠為了國家的利益任用賢能,放棄權力,的確難能可貴。

【無神論者】

子產不信鬼神,不信蔔筮,也不信星象,他是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

鄭簡公去世之後,鄭定公繼位,鄭定公五年(前525年),這一年發生了兩個天文現象。夏天的時候,發生了日食;到了冬天,彗星掃過大火星,尾巴一直到了銀河。

天象異常,於是,當時著名的幾位天文學家,也就是星象學者紛紛發出警報。

魯國的申須和梓慎都是著名天文學家,兩人在一起討論了一番。

“慧,所以除舊布新也。”申須首先發言,為大家貢獻了一個成語:除舊布新。申須得出結論:明年要發生火災了。

梓慎作了進一步的推演,得出更加精準的結論:“宋國、衛國、鄭國和陳國將要發生火災。”

鄭國人裨灶也是著名天文學家,一測算,也得出了結論。

“相國,我夜觀天象,發現明年陳衛鄭宋四國會同日發生火災,不過如果我們用瓘斝玉瓚來祭祀神靈,鄭國就能躲過去。”裨灶把自己預測的結果向子產作了匯報,滿懷希望能夠得到表揚。

“嘿嘿,天上的事情跟地上的事情有什麽關系?別扯了。”出乎裨灶的意料,子產拒絕了。

“分明指與平川路,卻把好人當惡人,哼。”裨灶心頭不滿,沒敢說出來,走了。

第二年五月七日,中原一帶刮起了大風,梓慎再次給出預測:“這個風就是火神祝融刮起來的,預示著七天之後要發生火災。”

五月九日,風越刮越大。

五月十四日這一天,預言應驗了。宋國、衛國、陳國和鄭國四個國家同時發生大火。

這一天,鄭國首都大火。

“看見沒有,不聽我的,不聽我的,火神來了吧,唉。”裨灶嘆著氣,到處說。

子產才不相信什麽火神,這個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如果這是敵對國家的破壞怎麽辦?誰是敵對國家?表面看上去是宋國,實際上是晉國。

基於這樣的擔心,我們來看看子產怎樣應對這場大火。

“傳我的命令,所有晉國人嚴禁進入首都。”子產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這樣,要嚴防晉國人。與此同時,所有前來鄭國訪問的外國客人全部送到城外,名義上是保護他們,實際上是提防他們;所有旅居鄭國的外國人,不許走出住所。

“發放武器,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子產不僅安排了首都的城防,同時派人前往邊境通知邊防部隊進入一級戰備,隨時準備迎擊外國侵略者。

“叔啊,這樣做,會不會讓晉國人不滿啊?會不會反而激怒他們,來進攻我們呢?”遊吉又來質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