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世間本無鬼(第3/4頁)

“小國一旦忘記了防守就會滅亡,更何況我們正處於災難時期。小國要想不讓人輕視,就必須常備不懈。不跟你說了,下面的事情該你去做了。”子產解釋了幾句,又給遊吉布置任務。

國家安全事務安排完畢,緊接著,子產命令遊吉率人巡視祭祀場所和宗廟,嚴令倉庫管理人員堅持崗位,作防火準備。

再之後,派人前往國君的宮室,把先國君的妃子宮女們安排到安全的地方。

“司馬司寇,你們率領軍隊救火。”最後,安排救火。

大火在當天被撲滅,子產令人在城外修建祭壇,祭祀水神火神。子產雖然不信這一套,可是他知道,這是安撫民心的手段,一定要做。

燒毀的房屋都作了登記,受災的人家全部免除稅賦,按戶發放木材重新建設。

鄭國停市三天,全力幫助受災群眾。

一切安排妥當,子產派人前往各諸侯國通報火災情況,告訴各國鄭國已經一切恢復正常,讓友邦放心,當然,也提醒不懷好意的國家不要輕舉妄動。

最後,開始調查起火原因。原因很快查明,最早起火是因為一群小孩玩火造成的。

受災的四國中,衛國、宋國和鄭國采取了同樣的措施,只有陳國沒有采取救火措施,陳國君臣各自保護自己的家,至於屁民們的死活,完全沒有人去管。其他諸侯國中,只有許國沒有派人往受災四國慰問。所以,《左傳》中君子說道:陳不救火,許不吊災,君子是以知陳許之先亡也。

火災剛剛過去,又來事了。

裨灶第一個來了。

“相國啊,看見沒有,看見沒有?上天的旨意不能違背吧?我告你吧,趕緊按我的建議去做,否則還要發生大火。”裨灶很得意,因為他的預測是準的。

“該幹什麽幹什麽去,你的建議我不會采納。”子產直接給頂回去了。

“嘿,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啊,唉。”裨灶很惱火,嘆著氣走了。

等裨灶走了,遊吉又質疑起來。

“叔啊,這國家的寶物本來就是用來保護百姓的。如果再發生火災,國家就瀕臨完蛋的邊緣了,既然有人提出了辦法,怎麽舍不得那點寶物呢?”遊吉有些不滿。

“哎,你說寶物是用來保護百姓的,這話我喜歡聽。但是,‘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傳》)自然界的規律遠不可測,人世間的道理則近在眼前,二者之間互不相幹,他怎麽看著星星就知道有小孩子玩火?別聽他的瞎忽悠。”子產笑了,他很喜歡遊吉的為人,憨直而善良,不過,有點太憨了。

“那,人家上一次不是都說中了?”

“說中什麽啊?說得多了,當然有中的時候。你想想,他預測過多少回?中的多還是不中的多?偶爾中了一回,他就到處去說,弄得大家以為他很靈。”

遊吉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裨灶的預測還真是時靈時不靈。

“可是,那就按照他的去做,不是也能安定人心嗎?”遊吉還不甘心。

“安定人心是要看時候的,當初火災的時候,人心惶惶,需要安定,所以那時候就要祭祀。而現在人心已經安定下來,但是天氣依然幹燥,需要的是小心謹慎防火。這個時候如果按照他的說法去做,反而讓大家松懈,更容易引起火災。”子產分析。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情況下,有時要做,有時不要做。

結果,鄭國在子產的領導下,防火措施到位,再也沒有發生火災。

“還是叔比較牛。”遊吉打心眼裏佩服子產。

第二個來的是晉國人,遊吉的擔心成了現實,晉國人前來責問,說是大家友好鄰邦,怎麽動不動搞一級戰備,在邊境制造緊張空氣,是不是對我們晉國不滿意?是不是不信任我們晉國?請貴國一定給出一個有說服力的解釋。

“你們遭受了火災,我們也很關心啊,我們的國君親自祭祀,為你們祈禱。可是你們呢?把我們當敵人,讓我們邊境的百姓非常惶恐,你們到底什麽意思?”晉國使者的語氣很強硬,看上去很憤怒。

“多謝多謝,貴使者您說對了,我們的災難就是貴國國君的憂患啊。我們自己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給我們降禍下來,我們要救災,還要防範犯罪分子趁火打劫,然後越境潛逃,成為貴國的禍患。再者說了,我們僥幸沒有滅亡,今天還有機會辯解;要是我們滅亡了,即便貴國國君再為我們擔憂,也是無濟於事了。鄭國的周邊還有很多國家,我們沒有時間分辨誰更危險誰更應該提防,但是我們知道一點,鄭國一旦受到攻擊,我們能夠投奔的就只有晉國了。既然我們已經奉晉國為盟主了,怎麽可能背叛晉國呢?”子產一番話,說得使者沒話說,只得說些今後注意之類的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