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無射是個鐘(第3/4頁)

單穆公一看,大道理沒用,小忽悠又忽悠不住,不禁嘆了一口氣。

“唉。音樂是用耳朵來欣賞的啊,就像美女是用眼睛來欣賞的一樣。如果音樂聽起來震耳欲聾,就像美女看上去有山那麽高,還有什麽意思呢。耳朵和眼睛是心靈的樞紐,所以必須聽和諧之音而看正當之物。所聽和諧才能耳聰,所看正當才能目明。如果視聽不和諧,出現耳鳴眼花,味入於口就不會精美,味不精美則精氣渙散,精氣渙散則無法和諧。於是就會有狂亂背理的言論,有胡塗混亂的看法,有錯亂不定的號令,有謬誤邪惡的準則,發布的政令失掉信用,刑法政事混亂不堪,行動違背季節,百姓失去依據而不知該如何出力,各自都有離散之心。大王失去了民眾,要做的完不成,要求的得不到,那還怎麽能愉悅快樂呢?大王在三年之中就做了兩件勞民傷財的事,和諧社會肯定是沒戲了。”單穆公知道自己勸阻不了周景王,堅持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走了。

單穆公走了,周景王心裏有點打鼓,他對大鐘的音律和音質還是沒譜,萬一真的鑄出來一個啞巴無射,那不是被天下人恥笑了?

“不行,我要找人來問問。”周景王決定找高手來咨詢一番。

周景王找來了首席樂官伶州鳩,這也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不過已經退休在家,只能說是前任首席樂官。

“剛才老單來了,跟我說些什麽大鐘不能和諧,還會影響社會和諧之類亂七八糟的話,聽得我二五二五的,你說說你的看法。”周景王提問。

“哎喲,這麽高深的東西我就說不清了,我只能說說音樂。”伶州鳩連忙謙虛了一下,然後從音樂開始說起。“我聽說,琴瑟宜於演奏宮調,樂鐘宜於演奏羽調,磬石宜於奏角調,笙簫是取其音聲悠揚,樂音低弘不逾越宮聲,尖細的不超過羽聲。宮聲,是樂音的主音,由它依次到羽聲。聖人保有音樂而珍惜生財,資財用來置備器用,音樂用來增殖財富。

“施政就像奏樂,奏樂要求和諧,和諧要求均平。有和諧均平的音聲,便有繁衍增殖的財物。如果耗費財物、疲憊民眾來放縱個人的淫欲之心,入耳之音既不和諧,所奏之樂又不合法度,不僅無益於教化,而且離散民眾、激怒神靈,這就不是臣所得知的事了。”

說來說去,伶州鳩想要說的其實也很清楚了:您就別造這大鐘了。

“切。”周景王聽得翻白眼,心說找你來堅定信心的,誰知道你也跟老單一個心眼,你歇著去吧。

【和諧的鐘聲】

誰勸也沒有用,周景王還是鑄了無射大鐘。

兩年時間,整整用了兩年時間,周景王終於鑄成了大鐘。為此,周景王召開了無射大鐘首撞儀式,邀請了天下諸侯都來。諸侯們紛紛派遣特使前來祝賀,就好像祝賀周王登基一樣。

首撞儀式進行得非常成功,無射大鐘的第一次撞擊就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音,低沉而恢宏,整個洛邑城回響,震塌民房三十座。

“正點,正點啊。”各國使臣贊不絕口,都稱贊這無射大鐘聲音洪亮,音律正確,充分體現了和諧社會的特點。同時,各國使節們認為,無射大鐘的成功鑄成標志著周朝鑄造技術的一個新的起點,周朝必將以此為標志而重新興旺發達,從繁榮走向更加繁榮。

“恭喜大王賀喜大王,大王必將因為這個無射大鐘而名垂千古。”鄭國使節發言。

“聽到無射鐘聲,我們仿佛回到了武王和成王的時代,大周朝復興有望啊。”魯國的使節看上去似乎很興奮。

“無射大鐘,讓全世界聽到了周朝的聲音。”晉國使節的發言有點敷衍了事。

“無射,不錯,果然是華夏正宗的產品,就是正啊。”連楚國也派出了使者,並且拍了拍馬屁。

周景王的心情好極了,他已經暗自決定,在臨死之前會要求自己獲得“無射”的謚號,也就是說,自己今後就是“周無射王”。

首撞儀式圓滿結束,被稱為“空前絕後的成功”。

這個時候,周景王想起單穆公和伶州鳩來了,他不敢惹單穆公,於是把伶州鳩找來,要拿他找個樂子。

“老鳩啊,你不說鐘聲會不和諧嗎?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無射大鐘的聲音很正,你怎麽說?”周景王問伶州鳩,一臉得意的笑容。

“大王,你還是不明白和諧是什麽意思啊。”伶州鳩回答。

“這話什麽意思?”

“大王制作樂器,如果老百姓非常高興,這才是和諧。現在花費了大量財物,老百姓被折騰得夠嗆,眼下怨聲載道,這怎麽是和諧呢?老百姓都喜歡的事情,很少有不成功的;老百姓都厭惡的事情,很少有不失敗的。所以,諺語說:‘眾口成城,眾口鑠金。’三年裏面兩次勞民傷財,如果全都成功,那天理不容。所以,怎麽說至少也要有一件是要失敗的。走著瞧吧,這無射大鐘和諧不了幾天。”伶州鳩說話沒客氣,說得很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