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第3/5頁)

如果說老子關於治國的思想來源於對現實的思考和對前朝典籍的研究,那麽,他關於道、關於宇宙起源的思想來源於哪裏?世上沒有無源之水。

任何的思想,一定有它生成的基礎和環境,因此時至上個世紀,在人類社會科技高度發達,對宇宙探索不斷取得成就的前提下,才提出了宇宙生成的新理論。那麽,兩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是憑什麽提出同樣的理論的呢?那時候既沒有研究宇宙生成的必要,更沒有相應的知識,難道他的思想是憑空而來?

所以,必須找到一個至少最近乎合理的解釋。

從老子的職業入手,我們發現,他供職於國家圖書館,能夠研讀接觸前代的古籍。而搬家的過程很可能是他發現更早以前遺物的機會。

那麽更早以前是什麽年代呢?我們可以想象為史前時代,那個時候人類文明程度非常高,但是人類一朝毀滅,在毀滅之前特地留下了關於宇宙的描述,寄望於幸存的後代能夠看懂。

或者,我們認為我們的祖先就是人類毀滅的幸存者,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些我們難以理解的知識,譬如老子所說的宇宙起源,譬如脈絡、譬如八卦圖等等。

這樣的解釋也許聽上去荒唐,但是,在有更合理的解釋之前,我們認為這就是合理的解釋。

也許有一天人類因貪婪而毀滅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老子所說的無欲無為了,那難道不是人類長期存在的必然條件嗎?或許,那就是我們曾經毀滅掉的祖先們在臨死前的感悟吧。

【解讀《道德經》】

要解說《道德經》,首先必須搞懂這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們來解釋什麽是人法地。

什麽是地?地就是土地河流山脈水草,人類生存於土地,要適應土地。因此,就有了所謂逐草而居或是逐水而居。居於什麽樣的土地條件,就要適應怎樣的地理條件,就要有相應的生活和生產手段,這就是所謂的因地制宜。

這就是人法地。

那麽,什麽是地法天?

天就是陽光雨露,雷電風暴,氣候條件,四季變化。人類居於土地之上,要適應土地的條件。但是,土地的收成受制於天氣,陽光如何、雨水如何等等。風調雨順就豐收,大雨幹旱冰凍颶風就受災,這就是天氣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因為土地條件相對固定,選擇了土地之後,就要看天吃飯了。人們可以選擇土地,但是不能控制天氣。

這就是地法天。

什麽是天法道?

道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律,而不是人生存的規律。

天地運行在於循環往復,自生自滅。無為無欲,最終天長地久。

這就是天法道。

什麽是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宇宙中最根本的規律,道只是自然在天地之間的映射,大規律下的小規律而已。所以,道還必須要遵循宇宙的規律。宇宙的規律同樣循環往復,此外還有始有終又無始無終,無中生有有然後無,還有很多人類無法理解無法了解的規律。

這就是道法自然。

實際上,以上的說法也可以說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講述了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之後,整部《道德經》所提倡的實際上是人不要法天地,而去法道。看上去,這把人提升了一個或者兩個層次,是好事。可是,事情並不能這麽看。

如果人法道是正確的,那為什麽不幹脆人法自然呢?把人提升到道的水準不是更好?但是老子明白,人是不可能法自然的。自然太大,人類既不能了解自然也不能理解自然,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可能法自然。

天地是沒有欲望的,可是人是有欲望的,是趨利避害的。

看上去老子的思想把人的層次提高了一個档次,但是,人和天地是不一樣的,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是有欲望的,是趨利避害的。要求人像天地一樣無為無欲,本身就是不現實的。即便這樣可以“天長地久”,但是,這不是人類所追求的。

《道德經》的偉大在於講述了自然、道和天地,或者說講述了宇宙和地球。但是,恰恰在對於人的講述上是缺乏說服力的。所以,道家講了幾千年的無為而治,結果從來沒有人願意去嘗試,因為那不符合人性。

《說苑》裏有一個鄧析的故事,說是鄧析遊學到了衛國,看見五個衛國農民用瓦罐從井裏打水,然後用來澆灌韭菜地,一天下來只能澆一塊地。鄧析就教他們說做一個杠杆在井口,後重前輕,這樣取水就輕松而高效多了,一天能夠澆灌上百塊地。

“不好,我們老師教導我們說:‘機械有它的好處,必定也有它的壞處。’我們不是不會造機械,我們只是不願意制造而已。您請走吧,我們還是一心一意背水,不想改變。”讓鄧析沒想到的是,農夫們竟然拒絕了他的合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