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神醫扁鵲(第2/5頁)

就在這個時候,家人端了飯菜上來,七天沒吃飯,知道趙簡子一定餓壞了。趙簡子確實餓了,看見香噴噴的飯菜,忍不住要吃。

“慢著,把這些飯菜撤下去。”扁鵲說話了,大家都有點吃驚,不知道他要說什麽。“趙元帥七天沒有飲食,胃腸都已經粘連在一起,驟然吃得太多,胃腸都會破裂。現在只宜少量喝稀粥,一日可以五六餐,每次不過一小碗。一直到有大便之後,才可以慢慢加量,要恢復正常飲食,必須三天之後。”

扁鵲一番話,眾人恍然大悟。

現在,趙簡子不能不對扁鵲刮目相看了。

“先生,你醫術如此高明,不如不走了,就留在晉國,我給你四萬畝地。”趙簡子要留下扁鵲,開價不低。

“哈哈,元帥,我要是愛財,也就不會出來行醫了,隨便留在哪裏都吃用不盡了,那也就不會認識元帥了。元帥的好意我領了,不過我還要遊走天下,為天下人治病。如果元帥需要,隨時派人找我就行了。”扁鵲推辭了,他並不喜歡留在某一個地方享受財主的生活,他喜歡到處走走,挑戰各種疑難病例。

說起來,扁鵲還是個驢友。

【老中醫】

扁鵲的真名並不是扁鵲,他原本姓秦,名越人,是齊國渤海(今河北任丘)的鄭國移民。扁鵲的身世看上去比較復雜,他祖上一定是秦國人,可能他母親是越國人,所以名叫越人。他的父親很顯然是鄭國人,他本人出生在鄭國,可是後來移民到了齊國。

所以,扁鵲身上集中了東西南北中的特征。

年輕的時候,扁鵲從鄭國到齊國打工,結果就在渤海這裏一個客棧擔任領班。有一個住客名叫長桑君,扁鵲就覺得這個人不一般,因此對他特別關照。長桑君經常來住店,轉眼間過了十年,這一天長桑君約了扁鵲出來聊天。

“阿扁,我看你為人善良,又很聰明。我這裏呢,有祖傳醫學秘方,我已經老了,無兒無女,因此就準備傳給你,不要跟別人說啊。”長桑君果然是個有料的人,要把祖傳秘方傳給扁鵲。

“太好了,多謝多謝,我一定不跟別人說。”扁鵲喜出望外,當個醫生當然比給人打工好得多。

長桑君於是把自己的秘方取出來,都給了扁鵲,然後又教給他診脈的技術。等到扁鵲完全掌握了醫術,長桑君走了,後來不知所終。

從那之後,扁鵲遊走天下,診治病人。扁鵲的醫術不僅僅限於某個方面,而是非常全面。到邯鄲,這裏女人地位比較高,扁鵲就重點看婦科;到洛邑,這裏老人受尊重,扁鵲就重點看五官,因為老人多半五官不靈;到秦國,秦國人看重小孩,扁鵲就重點看兒科。走到哪裏,隨當地的民俗轉換自己的醫療重點。

既然說到了扁鵲,順便說一說中國古代醫學。

中國醫學,從神農嘗百草開始。神農是中藥的始祖,而針灸由更早的伏羲發明。到扁鵲,又有了切脈。而中醫的真正成系統,要到漢朝《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出現以後。

中醫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陰陽說:《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以生理病理來看,正常的生理活動,全依靠人體內的“陽氣”和“陰精”保持協調的結果,如果陰陽失調,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現象,就會生病。就診斷治療來說,正確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陽。

五行學: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具有很重要的價值。這是生克變化規律,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等等廣泛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理論體系,指導著醫學與臨床實踐。如木克土,聯系五臟,肝屬木,脾屬土,那麽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共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則。

經絡:經絡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功能及其臟腑相互關系的理論。經是經絡系統的主幹,叫經脈,多循行於人體深部;絡是經脈的分支,像網絡一樣聯系人的周身,循行於人體淺部。經脈的組成有:正經、奇經八脈以及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筋經等。其中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是經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臟六腑:是人體各內臟的總稱。心、肝、脾、肺、腎,叫五臟;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臟六腑各司其職,對應不同的症狀。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臟器主體,而是按臟腑部位和功能分為三個部位:心、肺為上焦,脾、胃為中焦,肝、腎、大小腸、膀胱為下焦。

天人相應:人要保持健康不生疾病,就必須順應自然,適應四時氣候和晝夜規律,以保持人體內外協調。反之,就會生病。所以,中醫治病,既掌握病情發生與發展,還注意自然環境的外界因素對病人的影響。

扁鵲之前,秦國有名醫醫和醫緩,如果加上扁鵲的秦國祖籍,基本上可以說,秦國在當時醫學界是領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