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神醫扁鵲(第3/5頁)

【諱疾忌醫】

扁鵲終於還是沒有留在晉國,而是來到了齊國。齊國國君齊桓侯聽說了扁鵲給趙簡子看病的事情,於是派人請扁鵲進朝做客,算是認識認識。

在人家國家,當然這個面子是要給的。所以,扁鵲進朝去見齊桓侯。

兩人落座,剛剛寒暄完,扁鵲突然臉色一變,說道:“您有小病在肌膚之間,如果不治,將會進入血脈。”

“哈哈哈哈,先生開玩笑,你看我,身體倍好,吃飯倍香,怎麽會有病?”齊桓侯笑了,身體好著呢,誰沒病找病啊?

兩人聊了一陣,扁鵲走了。

“醫生都這樣,為了掙錢,把沒病人也說成有病。”齊桓侯對身邊的人說。

“就是就是,醫生就恨不得人人都生病。”身邊人附和道。

過了五天,扁鵲再去見齊桓侯。

“幾天不見,您的病已侵入血脈了,不治恐怕會深入體內了。”扁鵲一見面就對齊桓侯說。

“別扯了,我沒有病。”齊桓侯有點不高興了。

扁鵲有些尷尬,搭訕了幾句,走了。

又過了五天,扁鵲又去見齊桓侯。

“哎喲,不太好,您的病已在腸胃間,不治將更深侵入體內。”扁鵲的表情有點誇張。

齊桓侯沒搭理他,心說這還非要把我說出病來嗎?

熱臉貼上了冷屁股,扁鵲灰溜溜地走了。

又過了五天,扁鵲又去見齊桓侯。這一次,扁鵲看見齊桓侯之後臉色大變,一言不發,轉身就走。

齊桓侯原本就等著扁鵲說自己有病,然後痛罵他一頓,驅逐出境。可是這次人家扁鵲沒說話,你不說話,我還想聽了呢。於是,齊桓侯派人追上扁鵲,問他為什麽轉身就走。

“既然你來問,我就實話實說了罷。最早呢,疾病在皮肉之間,湯劑、藥熨的效力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之後疾病在血脈中,靠針刺和砭石的效力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再之後疾病在腸胃中,藥酒的效力就能達到治病的目的;而現在疾病進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也無可奈何,我因此不再要求為他治病。”扁鵲對來人說。

又過了五天後,齊桓侯的病症開始發作,於是派人召請扁鵲,可是扁鵲早已經逃離齊國。不久,齊桓侯就病死了。

這段故事最早見於《韓非子》,不過其中不是齊桓侯,而是蔡桓公,在《史記》中則為齊桓侯。其實,歷史上既沒有蔡桓公也沒有齊桓侯。所以,這段故事的真實性待考。

不過,這段故事貢獻了一個成語:諱疾忌醫。

【起死回生】

逃離了齊國,扁鵲決定去一趟秦國,一來回到祖先的國家看看,二來作些學術交流。

一路向東,就又來到了晉國,眼看到了虢地(今河南三門峽),離秦國已經不遠了。

虢地大夫姓韓,是韓家宗族。扁鵲知道趙韓兩家的關系非同一般,於是決定去虢地大夫府上拜會,順便在府上休息幾天。當時的晉國,各地大夫都稱為侯,因此虢地大夫也稱為虢侯,家中的嫡長子也叫太子。

來到虢侯家門口,就看見守門的人好像很不高興。

“拜托通報,就說趙元帥的朋友扁鵲先生拜訪。”扁鵲對守門人說。

“不好意思,主人不見客。”守門人冷冷地說。

“為什麽?”

“因為太子死了。”

“死了?怎麽死的?”出於醫生的本能,扁鵲脫口問道。

“我聽說是因為血氣運行沒有規律,陰陽交錯而不能疏泄,突然抽搐,口吐白沫,造成內臟受傷,昏倒而死。”看門人說。

“他什麽時候死的?”

“從雞鳴到現在,不到半天。”

“收殮了嗎?”

“還沒有。”看門人回答得不耐煩,心說這人大概是賣棺材的。

“請稟告虢君,我是扁鵲,曾經給趙元帥看病。聽說太子死了,我能使他復活。”

“吹罷?”看門人當然不相信,斜著眼睛看著扁鵲說:“我聽說上古的時候,有個叫俞跗的醫生,治病不用湯劑、藥酒,镵針、砭石、導引、按摩、藥熨等辦法,一解開衣服診視就知道疾病的所在,順著五臟的腧穴,然後割開皮膚剖開肌肉,疏通經脈,結紮筋腱,按治腦髓,觸動膏肓,疏理橫膈膜,清洗腸胃,洗滌五臟,修煉精氣,改變神情氣色。先生的醫術能如此,那麽太子就能再生了;不能做到如此,卻想要使他再生,那就是忽悠老百姓了。”

“唉。”扁鵲朝天嘆了一口氣,心說這哪裏是治病的,分明是殺豬的。“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竹管中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我用的治療方法,不一定要給病人切脈、察看臉色、聽聲音、觀察病人的體態神情,才能說出病因在什麽地方。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現就能推知內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內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現。人體內有病會從體表反映出來,據此就可診斷千裏之外的病人,我決斷的方法很多,不能只停留在一個角度看問題。你如果認為我說的不真實可靠,你試著進去看看太子,應該會聽到他耳有鳴響、看到鼻翼翕動,順著兩腿摸到陰部,那裏應該還是溫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