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球上最後一絲最美好的希望走向第二次美國革命(第3/16頁)

這些修正案裏有一些與英國的司法慣例相去甚遠。1689年英國曾制定《權利法案》,首先提出“宣言”、“權利法案”這些概念,界定免受君主(或中央)權威幹涉的自由,規定新教徒享有持有武器的權利,同時也保護言論自由。美國在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之後,並不會完全復制英國的生活方式,照搬政府體制的形式與功能。美國憲法與英國司法規範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美國憲法用世俗語言嚴格區分教會與國家,並且通過第一修正案強調了這種區分。當然,這樣做其實也幾乎沒有帶來多少不同,新教白人精英仍然在美國政壇占據主導地位。

圖23 《聯邦的支柱》,1788年8月2日。這是發表在《馬薩諸塞哨兵報》上的系列版畫(1月16日、6月11日、8月2日)中的第三幅,也是最後一幅。第一幅版畫名為“合即立,分即垮”,在這幅畫裏,一只天堂之手正在引導代表馬薩諸塞的圓柱立在分別代表特拉華、賓夕法尼亞、新澤西、佐治亞和康涅狄格的圓柱旁。第二幅版畫名為“回到沙屯的統治”(原文為拉丁語,意為“回到光榮的統治”,出自維吉爾《牧歌》第四首,美國大印章上也有此箴言),在這幅畫裏,增加了代表馬裏蘭和南卡羅來納的圓柱,並且代表弗吉尼亞的圓柱也正在安置。在最後這幅同樣名為“回到沙屯的統治”的版畫中,已有11根圓柱(增添了新罕布什爾和紐約的圓柱)到位,畫中著重傳達了美國是“自由神聖的家園”以及批準憲法能夠帶來“沙屯時代”(即黃金時代)的信息。“神聖之手”正在立起第12根代表北卡羅來納的圓柱。根據版畫顯示,這時只剩下代表羅得島的圓柱還有破碎的危險,但畫中注釋寫著“基礎穩固——也許還有救”。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印刷品與照片部友情提供(LC-USZ62-45591)。

美國第一屆大陸會議在通過《權利法案》之時,也開始試圖調查法案保護的對象人數。1790年的官方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除土著人口之外,合眾國的總人口達到400萬,其中自由人口有300多萬,奴隸有70萬左右(有一半的奴隸都住在南部地區)。弗吉尼亞總人口最多,超過70萬,比排名第二的賓夕法尼亞(40萬)幾乎多出一倍。在人口普查之時還未加入合眾國的羅得島人口最少,僅有不到7萬居民。

美國的發展速度起初相對平緩。第一次人口普查後的頭十年裏人口增長約150萬,奴隸人口增長近20萬;第二個十年裏也維持著相同的人口增速。土地的增長則有所不同。1803年,傑斐遜完成“路易斯安那購地案”,從法國人手中獲得了路易斯安那地區約214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次及時的——不得不說也是廉價的——土地購買最終將為美國創造至少14個州,也包含了如今加拿大的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到1820年時,美國的土地和人口都已經比1790年時翻了一番,奴隸人口超過150萬。此外,又有10個新的州(佛蒙特,1791年;肯塔基,1792年;田納西,1796年;俄亥俄,1802年;路易斯安那,1812年;印第安納,1816年;密西西比,1817年;伊利諾伊,1818年;亞拉巴馬,1819年;緬因,1820年)加入了原來的13州。

179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約有3%的美國人住在城鎮地區,到1820年超過7%,而到了1860年幾乎達到20%。僅在19世紀40年代,美國的城市人口就從184.35萬增長到354.8萬,實現了92%的增長。在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下,1810年的邊陲小鎮已經發展成為新興城市。例如,辛辛那提在1810年人口普查時僅有2500人,被稱為最小的“城市地區”(urban place),但在短短十年內人口就增加了兩倍,再過十年之後,甚至一躍成為美國的前十大城市,而到了內戰爆發時,其人口已超過16萬。

地圖4 自由州和蓄奴州人口地圖

1830年後,新湧入的移民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長,使得美國的總人口以每年約3.5%的速度增長。1840—1850年,僅僅是移民就帶來了175萬的人口增長;隨後的十年裏,又有超過250萬移民到達美國。到1860年,除去土著部落不算,美國人口已經接近3200萬,其中有超過10%,即近400萬的奴隸。這些人口分布在33個州裏(見地圖4)。1820年後,密蘇裏(1821年)、阿肯色(1836年)、密歇根(1837年)、佛羅裏達和得克薩斯(1845年)、艾奧瓦(1846年)、威斯康星(1848年)、加利福尼亞(1850年)、明尼蘇達(1858年)和俄勒岡(1859年)陸續加入了原來的23個州。許多新加入的州都位於西部地區的阿巴拉契亞—阿勒格尼山脈以西地區。事實上,到1860年時,超過一半的美國人口都居住在西部地區,而其他地區的居民也在打量著這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