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士兵的信仰沖突與服從(第2/15頁)

這些人雖然在軍事和政治上頗具資歷,但他們的觀點也沒有幫助反對布賴恩的民主黨人取得勝利。在借助過去喚醒今人的問題上,建國國父們顯然要勝過內戰時期的這一代領導人。從本質上講,這也是布賴恩的競選策略。他高舉傑斐遜提出的農業美國夢(如果算不上是田園牧歌式美國夢的話),強調支持美國農民的重要性。布賴恩批評了金制標準給“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帶來的負面影響,並辯稱“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而是“整個人類的事業”。他將這場標準之戰描述為“兄弟相殘、父子相爭”、“沒人再會顧及愛、相熟、交往這些最溫暖的紐帶”,並承認其中籠罩著內戰的陰影。布賴恩認為,這並不是一場卷土重來的“州際戰爭”,更準確地說,這是一場“閑置資本及其擁有者”與“苦難大眾”之間的戰爭。布賴恩借用愛德華·貝拉米在《回顧》一書中的禱詞表達了對於金制投機者的蔑視,並在當時的選民中引起共鳴:“我們不該把帶刺的王冠戴上勞動人民的額頭,也不該把人類釘在黃金的十字架上。”

布賴恩慷慨激昂的“黃金十字架”演講讓他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但在1896年的總統競選中,他並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他的失敗意味著人民黨作為一個潛在的政治力量壽終正寢,同時,共和黨則開始了對美國長達16年的統治。不過,雖然布賴恩並沒有獲勝,但對於美國政治、整個總統競選活動,以及公眾對於政治程序的理解來講,布賴恩的提名和麥金利的競選活動都標志著一個新的起點。

圖43 《歷史總會重演》(路易斯·達爾林普爾,1896年)。這幅漫畫刊載於1896年10月28日的《頑童》雜志。其中描繪了威廉·詹寧斯·布賴恩的漫畫形象,他的手中拿著一張紙,上面寫著:“我們譴責聯邦政府在地方事務上粗暴的幹涉,這是一種違憲行為。”這張紙的下面有一群人,其中包括本·蒂爾曼、約翰·奧爾特蓋爾德和尤金·德布斯。在他們中間升起了一面寫著“混亂”和“暴政”的旗幟。被稱為“幹草叉”的本·蒂爾曼是南卡羅來納州的前州長(1890—1894年),他將南卡羅來納州從共和黨的手中奪了回來,還幫助在那裏建立起白人政治霸權。約翰·奧爾特蓋爾德是伊利諾伊州州長和一名左翼民主黨人,當時普遍認為在芝加哥舉辦的民主黨會議上,布賴恩之所以能被提名,背後的推動力量就是奧爾特蓋爾德。尤金·德布斯是美國最重要的社會主義者和聯盟領袖。作為世界產業工人聯盟和國際勞工聯盟的發起人,他以獨立身份參加了1900年的選舉和1920年之前的大多數選舉。在圖片右側,邦聯總統傑斐遜在亞伯拉罕·林肯以及聯邦部隊面前拿著一張相似的紙,並以此強調布賴恩即使沒有分裂美國,也對美國造成了破壞。由美國國會圖書館印刷品與照片部友情提供(LC-USZC4-4361)。

在1896年麥金利的競選活動中,調動媒體的規模與之前幾十年的總統選舉不可同日而語,這也為未來美國的總統選舉活動定下了基調。布賴恩的影響依賴於他與選民的人際接觸,但麥金利主要依靠的是非人際方式。在1896年選舉中,布賴恩作為一名門外漢,只能親自走遍全國各個角落,將他的信息直接傳達給選民。相反,麥金利的競選活動是由俄亥俄州企業家、政治狂熱分子馬克·漢納(Mark Hanna)籌集和組織的,這使得候選人自己與代表他進行的瘋狂籌款和宣傳活動保持了較遠的距離。漢納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實際上,他為麥金利建造了一台競選機器,對於這名共和黨候選人的宣傳方式,用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名言來講,“就好像他是一粒專利藥”[3]。要想讓這粒專利藥發揮作用,則需要動用各種媒體的力量,其中包括報紙、期刊,以及一種至關重要的新媒體——電影。

《家中的麥金利》(McKinley at Home)於1896年10月在紐約首映。這是一部不到一分鐘的短片,記錄了這位未來的總統在自家門前的草坪上閱讀電報的情景。這部無聲的短片有著重大的意義,是如今那些已經對電視太過熟悉,更加習慣使用推特、臉書、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選民很難想象的。一份紐約報紙評論道,這部短片“非常自然”,“只有那些預先知情的觀眾才會知道自己觀看的是投影的畫面,而不是真實的總統”[4]。投影和實體之間的互相影響為這部電影進行了很好的總結。究其本質,在這場首次使用電影的總統競選活動中,麥金利的形象——以及他最終的勝利——可以通過一種更為直接的方式被傳遞給更多的選民。[5]除此之外,選舉團隊對於媒體的控制也更緊,只選擇性地發布部分候選人聲明。可以說,1896年總統選舉切切實實開創了一個聲音(原聲播放)和影像的新紀元。雖然兩者之間還沒有相互聯通,但它們共同產生的影響絕不應該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