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守望四季好時光(第5/7頁)

後妃之中,按現有資料統計活到60歲以上的為:

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後,75歲;順治的孝惠章皇後,77歲,淑惠妃70歲;康熙的孝恭皇後,63歲,順懿密妃70歲,定妃97歲,愨惠皇貴妃76歲,惇怡皇貴妃86歲;雍正帝孝聖皇後86歲,純懿皇貴妃96歲;乾隆帝愉貴妃79歲,穎貴妃70歲,婉貴妃92歲,惇妃61歲;嘉慶帝孝和皇後74歲,恭順皇貴妃74歲;道光帝佳貴妃75歲,成貴妃76歲,預嬪82歲;鹹豐帝慈禧太後74歲,端恪皇貴妃67歲,婉貴妃60歲;同治帝珣妃64歲,瑜妃75歲,瑨妃77歲。

這25位較高壽的後妃中,有3位是90歲以上,即康熙的定妃、雍正的純懿皇貴妃和乾隆的婉貴妃。3位老壽星在丈夫生前地位均比較低下,定妃和純懿皇貴妃僅為嬪位,而且也只有純懿皇貴妃生有1子,其他兩位終生未孕。

所以,對清宮帝王和後妃的養生與保健有必要進行探討,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乾隆的長壽秘法

乾隆號稱“十全老人”“古稀天子”,活了89歲。

長壽秘訣,清代禦醫後裔總結為“吐納肺腑、活動筋骨、適時進補”、“十常”、“四勿”。“十常”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運、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這套養生之法,為乾隆皇帝所接受,並靈活運用,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後妃成群,禦之有度。乾隆有名姓記載的後妃為41位,可謂多矣。可是乾隆皇帝並沒有一味沉浸在後宮之中,而是禦之有度,從其均勻的生育中即可悟出這一道理。

營養合理搭配,飲食有度。一年四季中,乾隆每膳前必先吃一碗冰糖燉燕窩。在早、晚兩正膳中,也常有燕窩菜,即燕窩紅白鴨子、燕窩炒雞絲、燕窩拌白菜、燕窩白菜滑熘雞鴨等。他還注意用鹿肉滋補身體。對於成群後妃,他並不是疲於應付,而是按時、按節接納,並十分注重營養滋補。尤其喜食鹿肉。中老年以後,他幾乎天天以鹿肉進補,保持體力精壯。

應節氣適當調節飲食有益無害,如春季食榆錢餑餑、榆錢糕、榆錢餅;端午節吃粽子,重陽節食花糕等。他還注意以粗補細,以野補身,如百姓常食的黃瓜蘸面醬、炒鮮豌豆、蒜茄子、芥菜纓、酸黃瓜、酸韭菜、秕子米飯等,他都適量進食。

乾隆帝注意適量飲用玉泉酒。玉泉酒是宮中專門釀造的,供帝王、後妃飲用。此酒選用玉泉山的水釀造,甘醇可口,彌足珍貴。乾隆帝每日分次飲用,總量不超過4兩。乾隆十分重視玉泉酒的分配和使用情況,有時會親自過問。乾隆四十七年,因宮中使用玉泉酒過量,乾隆震怒,下旨命軍機處嚴查。內廷裏面因為這樣的生活瑣事而要軍機處參與查案,在清宮史中從未有過。軍機處不敢怠慢,很快查明了真相。原來,這一年事情很多,有阿哥娶福晉、公主下嫁等,所以,這一年用掉1039斤玉泉酒,比平時多好多。

康熙的養生之道

康熙帝活了69歲,一生歷經諸多坎坷,達此壽齡已屬不易。其規律為:

一日只兩膳,不進小吃。他說:“朕每日進膳二次,此外不食別物,煙酒及檳榔等物皆屬無用。”

不吃補藥。宮中補益類的藥品非常多,太醫也不斷獻方,地方臣僚也多有進奉,但他概不使用。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再好吃的東西,他也不多吃,按量進補。

適量飲用葡萄酒,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葡萄酒傳到北京的時間,是在明末清初,由耶穌會士帶來或由西洋進貢。自康熙廢皇太子後,他得了一場大病,盡管禦醫使盡了渾身解數,仍不見效果。西洋傳教士請他喝葡萄酒試試:“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補之物,高年飲此,如嬰兒服人乳之力,請皇上飲用。”康熙帝試著飲用,感覺不錯。於是,每天飲用幾次,居然增加了食欲,精神也好了許多,這是康熙帝沒有想到的。

心態平和,不求長生之術。他說:“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環之理。”“朕之生也,並無靈異;及其長也,亦無非常。”堅決摒棄《煉丹養身秘書》。

禦用之物,不尚奢華。這是康熙皇帝最與眾不同之處。

內外兼修的保健良方

清宮有太醫院,院中有禦醫13人,吏目26人,醫士20人,醫生30人。這些禦醫全為漢人,醫術高明,日夜為宮廷服務。舉例說明如下:

酒類:龜齡集、龜齡酒、松齡太平春酒、椿齡益壽藥酒、健脾滋腎狀元酒、如意長生酒等。

丸劑:健脾滋腎狀元丸、密壽固本仙方、清暑益氣丸等。

代茶飲:解表代茶飲、清熱代茶飲、去暑代茶飲、溫中代茶飲、補益代茶飲,其配方並不是茶,而是一些人參、黃芪、甘草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