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守望四季好時光(第6/7頁)

八珍糕:有黨參、茯苓、薏米、白術、芡實、扁豆、白糖、白米粉等物,研成粉蒸成。

……

清宮對人參的異常重視,人參產於我國東北,與貂皮、鹿茸並稱“關東三寶”。人參是傳統的中醫補藥,功能主治:補元氣,生津液;主治虛脫、虛喘、崩漏失血、驚悸,以及一切元氣虛弱、氣虛、津少等症。清王朝發興於東北,皇室對人參更是鐘愛有加,從人參的種植開采、分配、使用到出售,幾乎統歸皇室。人參成了皇家獨有享用的宮廷用品。

清政權入關以前,滿洲人所采人參,是作為珍貴稀罕物品,或進貢朝廷,或交換物品以維持生計,是他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入關後,清政府對人參的開采采取了壟斷政策,將采參大權高度集中於中央,並制定了一系列保護國家參源的法律政策。

清皇室內務府壟斷采參後,采參任務主要由盛京內務府上三旗兵丁和吉林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的牲丁承擔。這樣,大量上等人參每年源源不斷地被運到清宮。據不完全統計,康熙四十八年,交送宮中人參1000斤,康熙五十八年,交參3000斤,乾隆十年交參1439斤,乾隆三十年交參2059斤……這些源源而來的人參,均進入內務府廣儲司茶庫。

進入宮中的這些人參,共分十二類:大枝、特等、頭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蘆須、渣末、參葉、參籽、參膏。而只有四等以上的人參才是專供帝後享用或禦用入藥的人參。此外,還可作為賞賜官員和少數民族王公貴族及外藩等使節,有時,多余人參也要到外地販賣成銀兩入庫。

清宮帝後使用的人參,一般為特等、頭等和二等參。如雍正十年五月二十二日,一天就用一號特等參5斤10兩2錢,頭等參10斤12兩4錢5分,三等參106斤,四等參217斤9兩。此外,皇帝出巡、狩獵、祭祖掃墓等,也隨身攜帶備用人參。如乾隆元年十月十一日,乾隆帝恭送雍正梓宮,就備有三等人參3斤,四等人參5斤,五等人參10斤。

人參為大內補藥,禦藥房在研制各種成藥時,一般加入人參。雍正十二年,禦藥房全年用於入藥的各等級人參就在384斤以上。

關於賞參,數目更是驚人。主要用於對各少數民族的上層頭人,如對蒙古王公貴族、外藩、各國來華使節、年邁體弱的功臣、官員等的賞賜。如雍正十二年,用於賞賜的人參就達172斤。

飲用水質也很重要,因此清宮用水很講究,只用玉泉山的專用水,不用其他。其實,玉泉山的水自元代起,就已成為帝王專用水。玉泉山的水質是經過嚴格測量的。早在乾隆年間,乾隆帝命內務府制銀鬥一個,較量天下名泉名水,質量以北京西郊玉泉山水最輕,玉泉水也被稱為“天下第一泉”。這樣,清宮便派出專車每天去玉泉山拉水。拉水車早上出神武門,待下午太陽西斜時再拉回神武門。帝後妃們每日禦膳、泡茶之水都用玉泉山之水。而慈禧太後在洗澡時也用此水,為的是保持她的肌膚細膩光滑。

另外,清朝皇家很注重沐浴保健,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湯泉洗浴,利用地下熱水中豐富的礦物質,來治療各種皮膚病。北京的湯泉有昌平小湯山溫泉,還有河北遵化的湯泉,孝莊、康熙都曾來此,沐浴療疾;另一種是人工制作洗浴水。宮中後妃,有在冬季使用木瓜湯洗浴,因為木瓜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夏日則用杭菊粉洗浴,因為杭菊具有醒神明目的作用。慈禧太後就曾用過此方劑。後妃所用溫泉有三處,即河北赤城、遵化湯泉、北京昌平小湯山。

赤城溫泉的浴療效果相當好,因其高溫弱堿,主要成分為硫酸鈉,對皮膚病、關節炎、牛皮癬、坐骨神經痛療效明顯。尤其是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赤城溫泉被譽為洗桃花水,一條白浴巾會染成粉紅色,趣味無窮,康熙帝後曾侍奉孝莊多次前往洗浴。

遵化湯泉是在康熙十年開始見諸記載的。因為此處距順治孝陵近,康熙在奉太皇太後謁陵的同時,便去湯泉療疾,有時一住就會有40多天,說明效果是不錯的。直到今天,遵化湯泉還保留有流杯亭、六角石幢等建築,記錄下了湯泉曾經有過的輝煌。

小湯山湯泉在北京昌平,那裏泉水如煮,礦物質豐富,備受帝王後妃青睞。每年都有後妃前往洗浴。晚清慈禧太後有時也會前往坐湯,並在档案中留下了記錄。

孝莊太後便裝撚珠像

還有就是清宮之人對鼻煙的鐘愛。清初,宮廷內禁止吸食煙草,皇太極曾頒告示,力主禁煙。可是,雍正繼位後,認識到鼻煙有諸多好處,它不僅可以治療頭疼、咳嗽、風濕等病,而且還可以緩解疲勞,提神醒目,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對於工作狂雍正來說,鼻煙就是保健養生的一劑良藥。因此,他非常喜歡,並不時命造辦處制造各式鼻煙壺進獻,有時,自己還會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十分內行。清宮造辦處也極盡心力,制作出牙雕、玉器雕、銅雕、琺瑯、瓷制、黃銅、景泰藍、料器、漆雕等多種式樣。光緒帝也嗜好鼻煙,光緒二十六年出逃西安時,竟忘記帶鼻煙,於是,命人去街市購買。在宮裏時,珍妃會隨身攜帶鼻煙壺,隨時為他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