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願為情癡不思量(第2/7頁)

帝後和諧的典範——乾隆帝與孝賢皇後

孝賢皇後,是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後富察氏。雍正五年,她16歲的時候,被雍正帝指婚給弘歷為嫡福晉。富察氏一嫁給弘歷,就得到了夫君的尊敬。那麽,富察氏何以獲得如此的禮敬呢?

孝賢皇後像

首先,出身高貴。富察氏先祖旺吉努,率領族眾歸順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戰功烜赫;曾祖父哈什屯,歷經皇太極、順治兩朝,功勞卓著,贈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時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任察哈爾總管;伯父馬齊,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學士;伯父馬武為領侍衛內大臣。所以,《清朝文獻通考》記載:“爾妃富察氏,鐘祥勛族,秉教名宗。”

其次,崇尚節儉。大概我們談到清宮女人的時候,往往用節儉這個標準來衡量是不是合格。這很好理解,滿洲發祥於關外,條件艱苦,歷來節儉。這位中宮皇後是非常節儉的。資料《嘯亭續錄》裏面舉了兩個例子,一是皇後的首飾,“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絨織等花。”這很了不起,身為中宮高位,卻不戴金銀珠寶。二是敬獻給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銀線織成,她認為那樣很浪費,而是用鹿羔絨織成,獻給皇帝,以示“不忘本之意”。皇後的這種做法,就給後宮做出了榜樣,深得乾隆皇帝贊許。

再次,忠心勤勉。皇後在宮中非常勤勉,有責任心。照顧太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侍孝聖憲皇後,恪盡婦職”(《嘯亭續錄》)。照顧夫君,更是無微不至。盡職盡責,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美德了。資料記載,乾隆帝身上曾長了癤子,很厲害,禦醫說:“須養百日,元氣可復”(《郎潛紀聞二筆》)。皇後聽到這個消息後,怕奴才們照顧不周,便主動搬到乾隆帝寢宮外面,日夜照顧,直到一百天滿,康復之後才回宮。

乾隆帝為了表達對皇後的敬愛,便決定立她的兒子做太子。

雍正八年,皇後生下了弘歷的第二個兒子,這讓弘歷欣喜若狂,贊稱小皇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弘歷把給這個孩子起名的權利交給了父皇雍正。雍正帝極為重視:“當日,蒙我皇考命為永璉,隱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實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就為將來做皇太子做好了準備。乾隆帝繼位後,肯定要學父皇秘密立儲的辦法。於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乾隆把寫有永璉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並且,告知了諸王大臣:“朕已命為皇太子矣。”

這是乾隆帝首次立儲。他是十分認真的,皇後雖然並不明確知道,但是,也會隱約了解一些。可是,不幸發生了。這個永璉是個短命鬼,於乾隆三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竟然一命嗚呼,年僅9歲。乾隆帝十分悲痛,他輟朝5天,賜名端慧皇太子,並多次親到棺前賜奠。後在陵園右側的朱華山修建了典制大備的皇太子園寢,隆重治喪。

大葬禮成,乾隆帝並未減少對孝賢皇後寵愛的程度,相反,他以滿懷的熱情給予她更多的關照,皇後也並沒有氣餒,她知道,這個時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機會。所以,到乾隆十一年,終於又有了結果,皇後又生下了一位皇子,這就是皇七子永琮。乾隆又把繼統希望寄托在了永琮身上。可惜天不作美,這個孩子僅僅活了兩歲,就出天花而亡。而這個孩子去世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宮裏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氣氛之中,往昔過年的歡樂氣氛蕩然無存。乾隆帝悲痛又無奈。

永琮的去世,無疑給皇後以最大的打擊,她的憂傷心情可想而知。所以,這個時候,也只有乾隆帝能夠撫慰皇後的心靈。乾隆帝責無旁貸,他考慮到皇後“乃誕育佳兒,再遭夭折,殊難為懷”,便曲為勸解,為了使她心裏好受些,乾隆下旨,決定“皇七子喪儀應視皇子為優”,賜謚“悼敏皇子”,葬入了朱華山皇太子園寢,與他的親哥哥永璉葬到了一起。以親王禮治喪,其喪期達9個多月,參與祭奠的人有宗室貴族及四品以上官員,達萬人之多,費用難以計算。真是備極哀榮。

乾隆帝對這兩次“太子之喪”,沒有絲毫責怪皇後的意思,而是進行了自我檢討:“此乃朕過耶”(《清高宗實錄》),認為這都是他自己的錯。

兩位嫡子的先後去世,使得紫禁城的氣氛變得陰郁沉重,乾隆帝深知太後心情不爽,皇後就更不要說了。於是,在乾隆十三年二月初四,春節過後兩個月,就決定侍奉母後,陪著皇後出遊泰山。傳說登山有辟邪的作用,去去邪氣,很好的事情。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乾隆帝確實喜歡遊山玩水,他會找出種種借口,到名山大川盡興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