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親國戚,福兮禍兮

因為皇帝的後妃沒有定數,所以後妃的娘家人更是復雜眾多。他們的女兒、姐妹進入宮廷,不管是否已經得寵,都可以榮耀鄉裏。但是,作為皇親國戚,他們具備了最高的國民素質嗎?他們知道怎麽保持住這份榮譽,並榮寵不衰嗎?

1.歡天喜地承皇恩

恩賞扶持

清代皇帝對待外戚,采取嚴格而嚴厲的態度。當然,既是娶了人家的女兒,就要禮遇外戚,這是人之常情。皇帝在為皇後擡旗的同時,也同樣對皇後的母家加封晉爵,這樣才能門當戶對,保住皇家的顏面。

除了金銀玉寶的大肆賞賜外,還有禮遇皇後母家的各種禮儀,諸典籍之中均有記載。

以慈禧太後為例,她為貴人、嬪、妃、貴妃時,其母家一直為鑲藍旗滿洲不變,而鹹豐崩禦,其6歲的兒子載淳繼承大統,慈禧母以子貴,被尊為皇太後。根據“皇太後、皇後丹闡(清語,母家之意)在下五旗者皆擡旗”之慣例,於鹹豐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十八日頒上諭:“慈禧皇太後母家著擡入鑲黃旗滿洲。”這樣,慈禧太後的母家就由下五旗的滿洲,一躍而為上三旗的首旗了,可謂身價陡增。

對於外戚的封贈最關鍵的就是封爵。從現有資料看,有一等承恩公、三等承恩公和男、子等品秩。

封一等承恩公的有孝昭皇後父親遏必隆、孝敬皇後父親費揚古、孝聖皇後父親淩柱、孝賢皇後父親李榮保、孝儀皇後父親清泰;封三等承恩公的有孝慎皇後父親舒明阿、孝靜皇後父親花郎阿、孝貞皇後(慈安)父親穆揚阿;封一等侯的為孝和皇後父親恭阿拉;封一等男的是孝全皇後父親頤齡等等。

皇帝對自己的老丈人,會像平常人那樣,畢恭畢敬的嗎?當然不會。老丈人也好,大舅子也罷,見了皇上,不僅不可以擺譜,相反還要下跪稱臣,甚至稱為奴才。這就是君臣關系。

可是,不管怎樣,女兒嫁到宮裏,皇帝成為女婿,也是一件榮耀鄉裏,人前顯勝之事。所以,大凡入宮的女兒家人,能與皇家結親,自然滿心歡喜。

皇帝對後妃娘家人的賞賜是經常性的,隨時會有。不過,大多數獎賞並非出自皇帝,而是諸位後妃對自己本家的惦記。如慈禧太後在宮裏就經常會想到住在方家園的母家人,不時令宮中太監甚至宮女拿一些吃的、用的等去娘家布賞,有時是正大光明賞賜,有時則是偷偷前去,不便告知他人。不過,這也只是那些有權勢的後妃才可做到,按規定,後妃是不可以隨便向娘家拿東西的。

說起來,皇帝在婚姻選擇上,也是十分重視門第觀念的。因為那些名門貴族的女兒會很有氣質,而且也稍顯門當戶對。所以,後妃們入宮後,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她們的娘家人。誰的娘家人有身份,誰當然就最有面子了,會有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清初順治帝在婚姻上並無自主權,其皇宮中的女子,多為博爾濟吉特氏。元後,也就是廢後是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後同樣也是。此外,悼妃、恭靖妃、淑惠妃、端順妃等都是。這其實是母親孝莊文皇後的有意安排,她為了鞏固本家在宮中的地位,以便將來平衡權力時,博爾濟吉特氏有著更多的話語權,可謂用心良苦。可惜,順治帝並不認可他母後的這種做法。

康熙以後,滿洲門閥貴族逐步代替了外番蒙古後裔在宮中的地位。我們不妨從其後妃娘家的身份上加以分析。其4位皇後中,孝誠皇後的母家是滿洲正黃旗輔政大臣索尼之後,父親為領侍衛內大臣喀布拉;孝昭皇後是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是佟佳氏,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這些後妃的母家人都是名門大姓和貴族。這些女子的入宮其實更多帶有政治的含義,是各派政治勢力在宮中角逐的結果。

因為是皇親國戚,皇帝會很惦記他們的生計,有好事會想起他們來。後妃也會利用一切機會,吹吹枕邊風,想盡辦法,報答娘家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會親。年關將至,後妃的娘家人會得到皇帝的恩賞,而這些外戚也會要求入宮去見一見自己的女兒。皇帝會通盤考慮,選定日期,令其母親到宮中指定地點,與女兒見面。但是,這種機會,並不是每年都有的。清宮詞中這樣記錄:

四節頻頒戚裏恩,面脂賜出月華門。

會親內殿關防密,朱轂黃韁集禁垣。

多日不見的母女相逢,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內相見,會別有一番憂愁。母親在離開後,會更加思念宮中的女兒,女兒也是如此,不知來年是否有機會再相見。

母女要想相見,還有一個重要的機會,那就是女兒懷孕。宮裏會皇恩浩蕩地宣旨,請妃嬪母親入宮侍候。因為只有自己母親才會盡心盡力,勝過一切宮女的侍候。鹹豐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於懿嬪懷孕,鹹豐帝頒旨,特許其母親進紫禁城蒼震門,再到儲秀宮。於是,老夫人在兩名家中婦人的陪同下,在二十六日上午,來到儲秀宮,悉心照看自己的女兒。這是皇家賜予的特殊恩德,因而母女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