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絕代雙驕 五 蕭宏怯陣

梁軍攻取的城池,不只一個梁城。從天監五年的五月到七月間,北伐軍兩線並進,先後拿下宿預(今江蘇宿遷南)、梁城、合肥、羊石、霍丘、朐山(今江蘇連雲港西)、固城(今山東滕縣東)等十幾城。其中不少都是在齊末梁初被北魏乘虛奪取的,現在失而復得,梁軍的士氣正是空前旺盛。

最值得一提的,是收復了除壽陽之外中段最重要的邊鎮合肥,而率軍攻克合肥的,就是梁初第一將、豫州刺史韋叡。

大多數南朝名將都是北方人,不過他們的先祖早在永嘉之亂就紛紛南遷,在南方安居樂業已有百年以上。韋叡則不同。

韋氏一族西漢時出過一位大儒韋賢,官至丞相,因此後世在關中三秦地區發展,一直頗為興旺(西魏名將韋孝寬也出自這裏)。後秦末年,韋叡的祖父韋玄為了躲避做官,隱居在終南山中。劉裕入關滅秦,欽慕他的才華,征召他當自己的助手,做太尉掾(掾在漢晉是助手的通稱,正的助手叫“掾”、副的助手叫“屬”,比如掾史、掾佐、掾吏等等)。他似乎看透了亂世的紛擾無奈,對這份主動上門並且很有前途的美差辭而不就。不過按照《梁書》的說法,韋玄的兩個兒子韋祖征和韋祖歸(一征一歸,也算是有趣)卻都被召到了南方,在劉宋一朝為官。

韋叡是韋祖歸的兒子。他出生的時候,韋家入宋才二十多年,上頭還有兩個早有名氣的哥哥。韋叡自小好學,年輕的時候為人就很低調。伯父韋祖征到各地做郡守,喜歡把他帶在身邊,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

韋叡的內兄王憕和姨弟杜惲在鄉裏享有盛名,韋祖征就問他:“你覺得你自己和王憕、杜惲兩個人相比,怎麽樣呢?”韋叡謙虛地搖搖頭,不願作答。

韋祖征笑道:“你呀,寫文章或許比他們差一些,學識上則比他們強。若是說到治理國家、成就功業,我們這一族裏,沒有人能夠趕得上你!”韋叡後來的確沒有辜負這句預言。

韋叡先後在梁州、雍州做小官,依舊保持其低調的作風,在宋、齊兩朝一片貪腐的大環境中,他獨能做到清廉,拒絕接收別人的各種賄賂。

南齊末年,造反的隊伍一支接著一支。他看不上陳顯達的才幹,也瞧不起崔慧景的懦弱,卻偏偏看準了比他小二十多歲的本州刺史蕭衍,認定他是“天下真人”,率眾投奔蕭衍,與其成為忘年之交。韋叡的眼光,絲毫不差於自己的伯父。

這時候的韋叡,已經六十歲,整整一個甲子。

“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韋叡的年代,能有多少人活過六十?不會太多。古往今來,又能有多少人,活到六十未做成什麽大事,這才找到向往已久的奮鬥目標,並依然保持一顆熾熱的心,去實現“治理國家、成就功業”的偉願?想來更少。但我能肯定,韋叡是其中的一個。

他不是沒有命世之才,卻苦於政治昏暗、蒼生潦倒。他的心境,或許與祖父韋玄一樣,無奈於欲為而不得為。梁初的一批將領,恐怕都有過類似的感慨,作為其中年齡最長的韋叡,感觸應是最深的。

北伐大軍揮師北進,身為都督的韋叡第一次有了一種報效國家的興奮。

在攻打合肥東面的小峴時,他率領軍隊巡視敵軍布下的圍柵,城中忽然沖出數百人,在門外列陣,對梁軍虎視耽耽。韋叡當即下令進攻,手下眾將都說:“我們現在是輕裝出動,只是巡查而已,不如回去披掛整齊,再來迎敵。”

韋叡答道:“不然,小峴是個小城,城中只有兩千多守兵,如果他們閉門堅守,足以自保,如今無緣無故派幾百人出城,必然是他們最為驍勇的士兵,想要逼退我軍。如果我們能夠打敗這支軍隊,小峴自然就攻下來了。”

眾人尚在遲疑,韋叡正色說:“朝廷命我都督各軍,符節就在我手,絕非擺設,不得違命!大家力戰,必能克敵!”在韋叡的指揮下,梁軍士兵個個奮勇爭先,果然把城外的魏軍打得落花流水。梁軍乘勢猛攻,不到半天工夫就占領了小峴。

合肥城下,韋叡同樣強調大膽用兵,並輔以策略。北魏派大將楊靈胤領軍五萬前來救援。韋叡的部下又認為眾寡不敵,希望韋叡能夠上表請求增兵。韋叡笑道:“敵軍已到城下,現在我們才求增兵,於事無補。何況我們的兵力增加了,敵軍更多的後援團也來了,還是得不到優勢。古人雲:‘師克在和,不在眾。’(用兵貴在心齊,不在數量之多)”說罷揮師反擊,大破魏兵。

韋叡不言後退、連戰連勝的氣勢不僅讓敵人喪膽,也讓手下部將兵士心服口服。他在合肥城外的淝水上修建高大的堰壩,疏通河道,孤立城池,準備水灌合肥;然後又在淝水岸邊築城守衛堰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