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絕代雙驕 七 高肇擅權

鐘離是元英一生抹不去的陰影,也是北魏對南朝作戰以來從未有過的恥辱,河北精銳,損失大半。梁武帝在建康城大賞群臣,北魏朝中則哀聲一片。元英用兵失算,蕭寶夤支援不力,死罪赦免,活罪難饒,被雙雙免官為民;只有楊大眼稍稍幸運,貶到偏遠的營州(治所在和龍,今遼寧朝陽),充當兵卒。

元英在家只待了一年,宣武帝元恪就恢復了他的封邑,還了他的官位,代理征東將軍之職。這是因為京兆王元愉造反,宣武帝環顧朝野,發現他才是負責討逆最適合的人選。

宣武帝一朝,困擾最多的是宗室問題。宣武帝靠著兄長的意外被廢,才得以坐上皇帝的寶座,他對於與自己同姓的宗室,潛意識裏保持著警戒的態度。叔叔元禧的無故造反,對於他的心理打擊是巨大的。元禧死後,他把政事更多地交給了高肇來處理。

論血緣和感情,宣武帝與高肇之間的確親。高肇的妹妹是宣武帝的親生母親,他的侄女,則是宣武帝後宮寵愛的貴嬪。不久後,高肇又娶了宣武帝的姑姑,也就是孝文帝的妹妹高平公主。與皇帝有這三層關系相連,朝廷上下,誰敢不對國舅爺敬畏三分?

然而高肇本人,卻很缺乏安全感。他在朝中時日短,根基淺,更談不上功勛和學識,要想在政壇上生存,就得拉幫結派,培養勢力。

上面的人有心結交朋黨,下面的人有心攀龍附鳳,這是典型的供求搭配合理的經營模式。日久天長,投靠高肇的人多了,他的膽子也跟著大起來了。對於異己,尤其是皇帝身邊的親信,散騎常侍趙修、冠軍將軍茹皓等人,他想方設法要置之於死地。

北魏遷都漢化,全盤搬用漢人的政治體制,文化上大有長進(比如儒學),腐化程度也大有長進。想要挑出幾位沒毛病的官員,還真不那麽容易。高肇四處搜集趙修、茹皓的罪狀,成果頗豐。他於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和正始元年(公元504年)向宣武帝亮出手中掌握的證據,將兩位不可一世的人物給扳倒。

趙修仗勢驕恣,茹皓弄權納賄,朝野共憤,死得並不冤枉。可告他們的高肇又何嘗是什麽好東西。為了保證弄死“眼中釘”茹皓,他不惜誣告,說茹皓夥同其他幾名皇帝親信,密謀擁立北海王元詳作亂。

把皇叔元詳牽扯進來,是高肇掃除異己行動的一部分。六輔失權時,只有元詳不降反升,位在高肇之上,又與茹皓等人往來密切,高肇嫉恨已久。這一著,是高肇的殺手鐧。

高肇的證據並不充分(本來就是,元詳雖和元禧一樣,是個貪橫無恥的親王,欺男霸女的事幹了不少,但並沒有想過自己當皇帝。無中生有,實在有點難為我們的高國舅了),但在宣武帝面前正好對路——叔叔兄弟搶皇位,是他最怕的事。他召中尉崔亮入內朝,彈劾元詳“貪淫奢縱”,又以“怙權貪橫”的罪名,賜死茹皓等人。

至於元詳,宣武帝不想殺他,名義上下詔免他死罪,廢為庶民,暗地裏把他軟禁了起來。半個多月後,他的家奴想救他外逃,事情敗露,他終究被秘密殺害了(很可能也有高肇的授意)。

黑吃黑的結果,高肇連勝兩局。他的氣焰愈加囂張,將魔爪伸向了後宮,支持侄女高貴嬪搶班奪權。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皇後於氏莫名其妙地去世,人們傳說是高氏下的毒手。

於氏生有一個皇子,名叫元昌,當時是宣武帝唯一的兒子,才三歲,高肇和高貴嬪當然不能放過這個將來可能登上太子之位的小孩。乘著元昌突患急病,高肇私下賄賂侍禦師王顯,讓他有意延誤治療措施,不出幾天,元昌就夭折了。

宣武帝痛失愛子,卻懷疑不到是高肇做的手腳,宮內外的零星傳言早被高肇的人嚴密封鎖。正始五年(公元508年)七月,貴嬪高氏被冊封為皇後,高家的權勢更大了。(高肇專權施政,改動了許多過去有效的制度,以至怨聲載道,人心憤怒。立高後之前,素來不問政事的彭城王元勰都出面反對,宣武帝執意不聽,可見這時的高肇已經可以為所欲為了)

僅過了一個月,京兆王元愉聲稱得到密報,高肇弑殺了皇帝(“高肇弑逆”),並以此為名,在信都(今河北冀縣)城南登壇即位,改元建平,起兵造反。

元愉是宣武帝的異母弟弟,他既討厭高肇,又討論兄長宣武帝。孝文帝在位時,他做徐州刺史,愛上了一個姓李的女人,納她為妾。宣武帝即位後,為他娶了於皇後的妹妹為王妃,他不喜歡,心中獨愛李氏(對於感情的專一在親王之中倒是難得),兩兄弟因為這事鬧得很僵。有人告元愉貪贓,宣武帝把他召入內宮,杖擊五十,外放他到冀州做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