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絕代雙驕 十四 河陰慘案(第2/3頁)

不出所料,銅像占蔔的結果,惟獨元子攸的像鑄成。爾朱榮放了心,便上表抗令,興問罪之師,開動隊伍浩浩蕩蕩向洛陽進發。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四月,爾朱榮大軍在河陽(今河南孟津黃河北岸)與元子攸兄弟會面。元子攸隨大軍渡過黃河,就地即位,他就是北魏敬宗孝莊帝。

孝莊帝任命爾朱榮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有了皇帝這面精神大旗,爾朱榮可以無所顧忌了。他揮師南進,兵臨洛陽。

城中的胡太後及一幹人等慌了神,急匆匆任命幾位將軍領兵抵抗。還沒等軍隊完全到位,守城的鄭季明、鄭先護聽說元子攸做了皇帝,就向爾朱榮大軍大開城門。

爾朱榮傳孝莊帝詔書,命令文武百官到河橋(今河南孟津西南)面見新皇帝。可憐的胡太後環顧身邊,鄭儼、徐紇開溜了,將軍們叛逃了,自己做了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她無計可出,便剃了光頭,率領後宮嬪妃到城內的永寧寺出家。

出家也難逃一死,爾朱榮派騎兵沖進永寧寺,揪出一身尼姑打扮的胡太後,連帶著小皇帝元釗,一並送到河陰(今孟津黃河南岸)處置。胡太後還要分辯,搬出她那套對付小白臉的招數。爾朱榮雖然皮膚也白,可不是小白臉,見了胡太後這半老徐娘,心內生煩,二話不說,拂衣而起,命手下將胡太後和元釗沉入黃河。(胡太後當初強勢時,殺了被逼做尼姑的高太後,誰想那麽快就得了現世報)

出城恭迎聖駕的洛陽官員聚集在河陰附近。爾朱榮的部下費穆想法很變態,他說,現在大軍前無敵陣,仗沒打就奪權了,群臣是不會服從的。如果不乘機殺人樹威,恐怕內亂早晚還會降臨。

爾朱榮對這個惡毒的餿主意,竟頗以為然,他問另一名親信慕容紹宗:“洛陽人士驕侈成俗,不動刀斧,難以控制。我打算乘百官出迎,將他們全部誅殺,你看如何?”

慕容紹宗是前燕慕容恪的後代,與爾朱榮沾親,很有頭腦(慕容雖滅,南北朝後期還是能人輩出的)。他馬上表示反對:“太後荒淫失道,禍亂天下,所以明公才興兵討伐。無故濫殺無辜,不分忠奸,只怕會大失天下所望,絕非長遠之計!”

爾朱榮不聽勸告,請孝莊帝在淘渚的行宮外朝見百官。百官一到,爾朱榮的鐵騎呼啦啦圍了個水泄不通。爾朱榮斥責他們貪戀享樂,不思報國,乃是天下喪亂、皇帝駕崩的罪魁禍首。

說著一聲令下,數千名官員上至王公、下至普通大臣,全被軍刀砍翻在地。刹那間,黃河邊哀嚎漫天,屍首遍野,慘狀怖人。這就是著名的河陰慘案,也稱河陰之變。

孝莊帝兄弟在行宮聽到喊聲,便走出帳觀看。爾朱榮安排在左右的衛士沖上前,抱住孝莊帝送回帳中。孝莊帝大驚失色,再回身看時,兩個兄弟已經身首異處。他自己也被軟禁了。

孝莊帝又恨又氣,只怪自己錯把奸佞當棟梁,他讓人給爾朱榮傳話,說:“帝王更替,盛衰無常。將軍仗義起兵,輕易平亂,此乃天意,並非人力。我來投奔你,只為保全天下蒼生,豈為圖謀帝位?將軍何必逼人太甚,若天命有在,那就挑個日子即位吧。如果將軍還想存我大魏社稷,那也請另選賢能,我可以和你一同輔佐。”

爾朱榮的氣焰達到頂點,他的確是想稱帝了。軍帳內外,爾朱榮的士兵反復高呼“元氏既滅,爾朱氏興!”他一面找人起草禪位詔書,一面征求部下的意見。

軍中的意見並不統一,很明顯地分成了兩派:高歡等人極力勸說爾朱榮早登大寶;而賀拔嶽則進言說:“將軍舉兵,志在掃除奸逆。如今未立大功,卻有這番打算,此乃招禍之道。”

此時針鋒相對的,正好是最終分裂北魏的兩股勢力:高歡的懷朔派與宇文泰的武川派(宇文泰雖然還沒有投到爾朱榮帳下,但他與賀拔兄弟交往甚厚,利益也是基本一致的)。表面上看,兩派人都在為爾朱榮謀利益,高歡推爾朱榮做皇帝,好像很熱情,賀拔嶽勸爾朱榮不要操之過急,似乎很清醒。實質上大家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謀劃最佳路線呢。高歡走的是邪路子,爾朱榮的稱帝時機當然不成熟,先把爾朱榮推到火爐上烤,然後以功臣自居,借雞生蛋,有的好鬧;賀拔嶽走的是正路子,先不要把局勢搞得太混,借著爾朱榮的地位掃除其他勢力,再觀後效。

爾朱榮被夾在其中,猶豫不決,迷信的他再次決定用鑄像占蔔來做選擇。他為自己鑄金像,連鑄了四次,都沒成功。他又召見會算命的功曹參軍劉靈助,詢問稱帝的吉兇。劉靈助搖頭說:“天時人事還不適合。”

爾朱榮說:“如果我不行,那立元天穆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