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分歸隋 十三 權臣的末日(第2/2頁)

武帝哪裏是公子哥,如兵法所說,他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當他要迷惑宇文護的時候,他做出的樣子是無心國事,處處尊崇宇文護,甚至有政治低能的跡象。可是,一旦他看準時機要出手的時候,就是迅雷不及掩耳!

與之相對應的,宇文護則在長達十六年的執政生涯中,由於能力的不足,大失誤接連不斷,把政治上的明顯優勢,逐漸喪盡。

宇文護對北齊作戰,兩戰皆敗,其後派齊國公宇文憲、名將韋孝寬等人與北齊爭奪宜陽,也被北齊三傑接連擊退,加上聯合後梁討伐陳國也以失敗告終。屢戰屢敗之下,宇文護的個人威望急劇下降,這是第一大失誤。

為了維護權威,他大量任用心腹,然而這些人倚仗著有宇文護撐腰,貪汙腐化,危害民間,致使朝中怨恨他的官員越來越多,這是第二大失誤。

最要命的是,宇文護原先的同黨也失去了對他的信心,典型的就是衛國公宇文直。宇文直是周武帝的同母弟弟,此人惟利是圖,一直投靠位高權重的宇文護。沌口之戰,宇文直大敗於陳軍,損兵折將,令宇文護大為光火,將宇文直免職。宇文直心中不平,便產生了扳倒宇文護取而代之的念頭。

於是宇文直找到周武帝,說:“晉國公怕是不行了,咱們把他做了吧。”

到了此時,始終在尋找機會的武帝終於露出了爪子和牙齒,暗中與心腹、宗室謀劃了鏟除宇文護的方案。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周、齊兩家講和,宇文護從督戰地同州回到長安,周武帝在文安殿為堂兄洗塵接風,然後領著宇文護進內宮拜見皇太後。

一邊走,周武帝一邊對宇文護說:“太後現在年齡大了,尤其喜好喝酒,平日裏喜怒無常,頗失禮節。我曾鬥膽勸了她很多次,她從沒聽過。堂兄今天去見她,方便的話,能否幫我再勸一勸呢?”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卷寫好的《酒誥》,道:“請以此文勸說太後。”(宇文泰推行周禮,為了改革當時崇尚浮華的文風,請蘇綽依照《尚書?大誥》的格式,創作了《大誥》,以作為北周公文的標準文體。事實上,這種脫離時代的官樣文章並沒有在他死後得到廣泛運用,只是偶爾出現在宮廷中的少數正式場合,比如周武帝撰寫的這篇《酒誥》)

宇文護一想,萬事孝為先嘛,就滿口答應,接過了《酒誥》。

兄弟兩人來到了太後居處,一番禮節完畢,周武帝侍立一邊,宇文護面對太後,打開文章,一本正經地讀了起來。

對嬸娘的一片赤誠之心使得宇文護忽視了身邊的一切,周武帝悄悄走到他的身後,舉起手中的玉珽(皇帝日常所持的手板),朝他的後腦勺猛地一擊,宇文護應聲仆倒在地。武帝立即叫上太監何泉,命他用刀砍殺宇文護。何泉心理素質不過關,顫顫悠悠砍了好幾刀都沒砍到要害之處。眼看著宇文護掙紮著要從地上爬起,事先躲在門後的宇文直急了,不等武帝招呼,一個箭步沖上前,一刀結果了宇文護的性命。

一代權臣宇文護,一連廢立了三位皇帝,把持北周大權十六年,到頭來就這麽糊裏糊塗地死掉了,不禁讓人感嘆生命之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