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短促突擊”戰術

中共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選擇“短促突擊”,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反“圍剿”開始前,遠東局提出要使用常規部隊和遊擊隊打擊對手後方,認為:“這種戰術可以使我們在蘇區之外順利作戰,避免重大損失。”[48]中革軍委期望:“假若我們在很短的時間以內,能夠在黎川獲很大的勝利,那末,蔣介石的第二步驟就更要小心了,那麽我們便可采取旋回政策,推遲和避免與他決戰。”[49]這一點,其實在紅軍將領中也有相當共識,林彪、聶榮臻在戰役開始前夕建議:

敵人采用逐步延伸的辦法,首先完成在永(豐)吉(水)間之封鎖線,然後再移其兵力,進行永(豐)樂(安)封鎖線……在此情況下,如我軍仍在現地不動,則有使敵封鎖線完成可能,故我們意見,應以我們的行動調動敵人,以尋求擊敵機會,以破壞敵封鎖計劃,我們除以一部正面鉗制外,余應到北線敵人之後方翼側及間隙中活動。[50]

在這一思路指導下,反“圍剿”作戰初期,當時由項英代主席的中革軍委曾嘗試過到蘇區外圍進行外線作戰,頂出去打,力爭主動的戰法,其攻擊方向主要為國民黨軍較為薄弱的黎川、硝石地區,試圖在此打破國民黨軍封鎖線,打通與閩浙贛蘇區的聯系,破壞國民黨軍的堡壘戰術。雖然硝石戰役通過運動作戰截斷國民黨軍一部,使蔣介石不得不承認其“七十九師在硝石吃虧”,[51]但這一作戰方針未能取得明顯效果。由於國民黨軍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和對防禦工事的特別重視,紅軍進入國民黨軍區域後,處處受制,不僅難以調動對方,自身後路還常有被切斷之虞。時任紅十三師政治部主任莫文驊談到:“從表面上看,我們是在主動進攻,試圖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實際上由於紅軍兵力不集中,又是在敵人堡壘密布的白區作戰,故我們一開始就處於被動的境地,可說是虎落平川。”[52]由於紅軍武器落後,攻堅能力不足,堡壘的威力不能低估。1934年年中,湘鄂贛紅軍試圖從國民黨軍碉堡群中突圍時,“把機槍集中向碉堡攻,打不爛,沖也沖不過去,犧牲很大。從早晨開始突圍,一直打到下午快天黑,一道封鎖線還沒有突過”。[53]

在難以頂出去打,又希望堅守蘇維埃現有區域的情況下,紅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開始在蘇區外圍與國民黨軍展開運動防禦戰。當時,人們普遍認同:“消極的防禦一定是失敗的”,[54]“應采取積極的和運動的防禦”。[55]對防禦中應堅持運動戰原則、力爭主動,在理論上有清醒認識。被認為推行了消極防禦政策的李德和項英當時都明確指出,紅軍反“圍剿”戰爭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在敵人堡壘主義的條件下,尋求運動戰,不要在進攻堡壘中,來消耗我們的兵力和兵器,要在堡壘外,於敵人的運動中,來消滅其有生兵力”;[56]“應該避免進攻要塞堡壘地域,甚至避免正面進攻停止的敵人。我們戰術的特質就是要搜求運動中的敵人,特別是他的翼側施行迂回,或因地形和時間的關系施行包圍,以及迅速而猛烈地突擊敵人縱隊第二、第三梯隊的翼側。”[57]國民黨軍在廣昌戰役後的總結中也談道:“匪每欲以碉樓線,襲留我主力於正面,利用其重兵,襲擊我之側背。”[58]國民黨方面談到的這種戰法,就是中共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運用最多的“短促突擊”戰術。

所謂“短促突擊”,即以一部防禦吸引敵軍,同時將主力埋伏在附近,當敵軍出現在我前沿陣地時,以埋伏之主力部隊“施行短促的突擊及襲擊,以便於堡壘前瓦解敵人”。[59]李德具體規定了這一戰術的幾個主要原則:“向敵人運動中的部隊進行短促的側擊”;“在敵人後續梯隊或堡壘內來的增援隊未到達前,迅速解決戰鬥”;“要最堅決的使用最高度的主力作戰,以便確實的避免延長戰鬥”;“迅速轉變自己的突擊方向,主要的是利用敵人諸縱隊的內翼側,在其諸縱隊間執行機動”。[60]簡言之,就是要吸引敵軍於堡壘之外,集中優勢兵力,迅速對敵軍實施包圍、速決殲滅,“他不是一個正規的攻擊戰,也不是一個正規防禦的戰鬥,他是混用著各種復雜的戰鬥方法”,[61]包含了這一時期中共用兵的幾個基本原則:迅速、突然、機動、集中兵力。

從目前材料看,這一戰術發端於第五次反“圍剿”前夕。1933年9月中旬,共產國際遠東局給中共中央的電報中已經顯露了這一戰術的雛形:“我們應該讓敵第一梯隊部隊向前推進幾裏。在這時我們將迅速在兩翼運動,以便出人意料地迎擊敵主力部隊。在先殲滅敵第二梯隊之後,再以小股部隊擊潰其第一梯隊。”[62]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後不久,這一戰術在實踐中得到運用。1933年10月中旬,項英就硝石戰役發出指示:“三軍團應力圖在十三、十四兩日,向西及西南以個別的短促的打擊在一師以內之先頭部隊,不應與敵之大兵力作戰,不應向硝石作任何攻擊。”[63]11月底,項英再次提到:“對敵各個部隊不大於一師(的),給以短促迅速的突擊……要避免與敵人的兵力過早開始決戰。”[64]周恩來、朱德則在致林彪、聶榮臻電中,就截擊國民黨軍吳奇偉師指示:“這一截擊應是迅速突然短促的,絕對不應正面強攻。”[65]12月22日,周恩來、朱德又致電紅軍指揮員,強調紅軍應切忌正面強攻與相持戀戰,要力求在敵移動中從側翼進行最短促幹脆的突擊。[66]11月27日,“短促突擊”已出現在紅軍指揮員的日記中,紅五軍團十三師師長陳伯鈞明確寫道:“我軍有集結主力,以‘短促突擊’側擊該敵之任務”。[67]“短促突擊”戰術在實戰中運用已比較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