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福建事變爆發與國共的應對(第5/10頁)

更重要的,事變發動後,中共和十九路軍間在聯合作戰問題上,始終沒有達成協議。潘漢年回憶:“在福州,蔡廷鍇向自己的指揮部示意,有蘇維埃政府的全權代表在這裏,但同時他卻不讓師長們直接同我交談。”[155]蔡廷鍇既希望借助中共及其背後的蘇聯力量,又對中共不無防範擔心的微妙心理,於此顯露無遺。對於福建方面的聯共之舉,閩方許多中高級將領也缺乏心理準備。十九路軍與紅軍曾多次交手,就在事變發動前幾個月,紅軍東路軍還在與之作戰,官兵中有一定的敵視心理。在事變前蔡廷鍇主持的動員會上,許多將領“對同紅軍和平相處,對反對南京政府之事一無表示”,部分將領則“在政治上不同意即行反蔣,也不同意與紅軍合作”。[156]一些團長明確提出:“十九路軍歷來是反共的,為什麽要和共產黨合作?”[157]這反映了相當部分中高級幹部的看法。曾任福建省政府委員的林知淵評判:“他們即使和中共合作成功,也只是貌合神離,只求各保邊境,互不侵犯,並沒有想到要進一步聯合行動,統一作戰。”[158]這一說法頗中肯綮。至於發動事變的陳銘樞則“過於不重實在軍事,毫無打仗準備”。[159]在福建人民政府參與機要的麥朝樞回憶,12月底,中共電告閩方,蔣軍兩個師東向閩境推進,陳銘樞得知情況後表示:“江西境內有紅軍,當可以把蔣軍擊退,不必顧慮。”而在麥看來,“十九路軍和紅軍合作的具體條件還沒有訂定,紅軍實在沒有代我們擋擊蔣軍的義務,我們為什麽不派兵警備呢?”[160]麥朝樞的這一疑問其實相當可以說明問題,當十九路軍自身已在選擇從閩西北後撤時,和其並無約定的中共確無代十九路軍犧牲之理。

雖然中共對全力支持十九路軍心存疑慮,但是,完全放任國民黨軍進攻十九路軍也不符合中共利益。中共雖未選擇以主力在閩贛邊境與國民黨軍作戰,但中革軍委卻謀劃了一個更大更全面的戰略構想:將中央蘇區紅軍編為東方軍、中央軍和西方軍,準備分路作戰。紅五、七軍團編為東方軍,在福建建寧、泰寧、邵武、光澤一帶展開遊擊戰爭,鉗制東線國民黨軍,“側擊向資溪、光澤運動中敵人的中央縱隊”;紅九軍團編為中央軍,在東方軍左翼活動,防止江西方面國民黨軍進入蘇區縱深;主力部隊紅一、三軍團編為西方軍,挺進到永豐地區活動,“從左翼繞至蔣介石軍之後方,就是說渡過贛江由西向九江南昌進攻,以協同第十九路軍前後夾攻”。[161]在中革軍委看來,該計劃既避開了以紅軍主力在閩西北直接與國民黨入閩軍決戰,從而為十九路軍火中取栗,成為其掩護部隊的結果,在北線“敵人最弱的地位”主動出擊,又不無圍魏救趙之意,客觀上幫助了十九路軍;同時還可抓住國民黨軍東移機會,使中央蘇區“打通與基本區域的聯系”即湘贛蘇區的聯系,進一步在北線打開缺口,北出昌、九,全面打亂國民黨軍部署,爭取戰略主動,壯大自身。[162]不失為一石三鳥之計。

為實施這一計劃,湘贛的紅十七師受命由湘贛蘇區北上,出擊南潯路,“和中央紅軍配合十九路軍行動”;[163]湘鄂贛的紅十六師也根據中央電令,“向高安、萬載附近行動”,[164]威脅南昌。李德回憶,這一決策是由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軍事代表(弗雷德)建議,“朱德、周恩來、博古和我討論了這個建議,並對此基本上表示同意”。[165]紅十六師和十七師的出動確曾給國民黨軍造成一定壓力,蔣介石致汪精衛電中談道:“赤匪一部最近竄至南潯路附近地區,確是事實。”[166]蔣更曾致電撫州方面的陳誠,告以:“清江萬壽宮被匪占領,省防可慮,請抽調第五師或九十六師中之一師星夜集中南昌,用車運輸為要。”[167]紅軍對國民黨方面形成的壓力可見一斑。楊永泰直承,當紅十六師逼近南昌時,“南昌夙未留存預備部隊……泰等在此唱了兩夜空城計,僅能用飛機轟炸以威脅之”。[168]國民黨“圍剿”軍西路軍總司令何鍵也談道:

最近江西方面的匪情,不是北路之匪想渡江西竄,就是西路之匪想向東竄,所以西路軍現在所負任務,一方面要消滅蕭孔各匪,一方面要不許蕭匪等東竄,同時又一方面要堵截北路之匪不能渡江西竄,因此每三方面同時發生戰事。[169]

應該承認,中共中央這一計劃和當時彭德懷建議並在日後得到毛澤東肯定的出江、浙進擾國民黨軍後方的設想可謂異曲同工。

不過,紅軍真要在南昌一線與國民黨軍大規模作戰,也難有成算。這一帶平原坦蕩,堡壘眾多,是國民黨統治力量較強地區;雖然閩變吸引了國民黨軍一部分兵力,但其在北線的絕對優勢並未改變。紅一軍團北出不久,即在丁毛山戰鬥遭到較大傷亡,北進計劃難以實施。事實上,由於福建迅速出現不利形勢,計劃中的將紅三軍團西移設想並未實施,當蔣介石基本完成其對福建的部署但大規模戰鬥尚未打響時,紅軍已作出直接援助十九路軍作戰的決策。1月2日,中革軍委命令紅三軍團向福建“沙縣地域移動”。[170]滕代遠記載:“中央軍委當即令紅軍第七軍團由太寧往將樂、順昌地區以協助十九路軍向浙邊進展。同時命令已開抵廣昌地區的紅軍第一軍團、第三軍團,星夜取捷徑向順昌開拔。並以紅軍第九軍團位於建寧歸化地區,以第五軍團在黎川地區支持北面蔣軍的進攻。”[171]但是,由於十九路軍防線輕易瓦解,蔣介石又未給其任何喘息之機,紅軍來不及實現對十九路軍的增援。所以中共後來說:“我們紅軍為了配合他們反蔣的戰爭,曾經在閩北積極行動,從占領沙縣直下尤溪,但是這對那些表現喪魂失魄的狐群狗黨依然是無用的幫助。”[172]這固不無推脫責任之意,卻也不全為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