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為利益分配,他們鬥爭了兩百年(第3/20頁)

當時,崇尚奢靡享受的奴隸主不常住在莊園。他們往往從奴隸中挑選一名聽話肯幹、通曉農活的管家即管莊,來直接管理莊園事務。一般來說,管莊既不識字又不會算賬,主人反倒覺得放心,認為這樣也就不至於侵吞他的錢財。管莊忠實地秉承主子的旨意,日夜監視著奴隸們的一舉一動。

大莊園的生產活動為社會提供了大批糧食和其他農產品,促進了當時整個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廣大奴隸流血流汗、辛勤勞動,也就不可能產生羅馬社會比較發達的物質文明。但是,奴隸制大莊園經濟本身卻又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奴隸是在奴隸主的皮鞭棍棒驅趕下被迫從事生產的,受盡非人的折磨和剝削,完全享受不到自己勞動的成果,他們對生產勞動是不感興趣的。只要一有機會就逃離莊園、毀壞工具、虐待牲口,以表達他們對奴隸主的反抗。  

主人為避免工具被毀,往往把一些笨重粗陋的工具交給奴隸使用,這樣,實際上就阻礙了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大莊園的發展是以犧牲廣大自由農民的利益為前提的。戰亂、賦稅和土地兼並,迫使缺乏競爭力的小農紛紛破產。

由於奴隸市場上充斥著取之不盡的廉價勞動力,奴隸的勞動排斥了自由農民的勞動,農民破產後很難重新謀得工作,除少數人尚能以臨時雇工身份在莊園找到立足點,大批破產者不得不流入城市,淪為無業遊民,靠國家救濟和富人施舍過活。這些遊民無產者久而脫離勞動,不惜依附於權貴,充任門客和政治上的捧場人,形成一個人數眾多的寄生階層,加劇了社會的動蕩。

大莊園是為了盡可能地提高效率,讓奴隸創造財富。而事實上,羅馬大莊園裏的奴隸也給羅馬人尤其是奴隸主階層奢靡的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公元1世紀至2世紀,羅馬帝國一度出現經濟繁榮局面。高盧、西班牙、北非等行省農業發展較快,相比之下,意大利的農業卻稍顯落後。尤其是埃及、北非廉價谷物的大批流入,嚴重沖擊了意大利的谷物種植業,南部許多大莊園不得不改作牧場、園藝場或供人娛樂的場所,意大利的農業逐漸呈現衰退趨勢。

2世紀以後,羅馬對外擴張已經達到極限,掠奪戰爭不像過去那樣頻繁,奴隸的來源大大減少,奴隸價格隨之日益昂貴。同時,奴隸的不斷反抗和大批逃亡,也影響了大莊園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難,導致勞動力奇缺,田地荒蕪。奴隸制大莊園在經營上再也無利可圖,變得難以繼續維持,走上了窮途末路。一些大莊園主、奴隸主開始釋放奴隸,分給小塊土地耕種,自己則坐收地租。

從羅馬奴隸制經濟的發展變化來看,它的走向繁榮,背後支撐的是羅馬不斷的對外戰爭,不斷贏得戰爭,持續保障廉價奴隸的來源,而並不是通過改善生產關系提高生產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奴隸是戰爭賜給羅馬人的財富,沒有了戰爭,羅馬人就無法保持繁榮,各種社會矛盾就會爆發,社會就會出現問題。因而,羅馬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斷發動擴張戰爭,贏得擴張戰爭。

2. 凡侵犯我利益的人,殺無赦

羅馬發展壯大最典型的特質就是擴張戰爭,贏得對外戰爭的結果就是奴隸源源不斷,最終使得大莊園經濟發展,因而可以說奴隸主或者說大莊園主才是擴張戰爭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按照羅馬的法律,羅馬軍主力卻是那些自由農民和普通市民,奴隸主或者大莊園主雖然有時也參軍服役,但他們多擔任軍官,或者高級別士兵,相對普通士兵要安全得多。

在戰爭中最辛苦的羅馬公民卻從戰爭中收益很少,有時不得不借債度日,最終因還不起高利貸,淪落為社會無產遊民或者他人的奴隸。這樣,羅馬在下一次戰爭中,只要稍微失利,就會面臨著招募不到士兵的窘境。這種狀況到後來愈來愈嚴重,甚至到了非改革不能救羅馬的地步。

羅馬的這種改革是由提比略·格拉古和蓋烏斯·格拉古完成的。

提比略·格拉古和蓋烏斯·格拉古是羅馬共和國晚期曾任西班牙總督的格拉古的兒子。格拉古過早去世,他的兩個兒子由妻子科內莉婭撫養成人。提比略·格拉古和蓋烏斯·格拉古童年時代,希臘已經變為羅馬領土的一部分。他們受到希臘文化和民主思想的熏陶,勤奮研習文學、哲學和雄辯術,並都有演說才能。不僅如此,家族的紐帶把格拉古兄弟與貴胄顯要聯結起來——他們好多親屬都身居要職。

如同一般的羅馬貴族青年那樣,提比略·格拉古年輕時入軍中服役,在公元前147年至公元前146年參加過遠征非洲的戰爭。在摧毀迦太基城的最後一戰中,他身先士卒,登上了迦太基城樓。公元前137年,他任財政官,轉戰西班牙。在從都城出發的征途中,提比略目睹農田裏盡是大批奴隸在耕作,幾乎看不到一個幹農活的自由民。他意識到自耕農沒落了,內心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