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國復興夢,東羅馬悲乎,幸哉(第3/33頁)

幸好君士坦丁堡的城墻非常堅固,匈奴人不善於攻堅作戰。阿提拉包圍君士坦丁堡很長時間,卻始終找不到突破城墻的辦法。雙方再這樣僵持下去,對誰也不利,於是又不得不重開談判。

公元448年,雙方終於簽訂和約,結束戰爭。新的和約條款如下:

1.東羅馬割讓從多瑙河南岸到色雷斯大片國土給匈奴,並將居民全部撤走,這些地方的面積按照匈奴人的計算方法為15天的旅程;

2.為了補償匈奴的戰爭花費,東羅馬支付6000磅黃金給阿提拉。保護費提高到每年2100磅黃金;

3.東羅馬立即將被俘的匈奴人釋放,並交出為東羅馬而戰的所有匈奴人(包括匈奴治下的歐洲蠻族人),而被匈奴俘虜的東羅馬人則需要每人支付12枚金幣的贖金。

被匈奴人打得慘敗的狄奧多西二世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本錢,唯有全盤接受。和約簽訂後,不僅那些幫助東羅馬的蠻族部落憎恨狄奧多西二世背叛和出賣了他們,無數被割讓地區的東羅馬臣民還不得不背井離鄉,無數人家破人亡。不少東羅馬居民拒絕遷走,這又惹怒了阿提拉。他要求狄奧多西二世對此做出解釋。狄奧多西二世只好一邊耐心解釋,一邊耐心地勸導那些居民顧全大局,搬出被割讓地區。

為了避免再次遭到入侵,狄奧多西二世派出使團前往匈奴與阿提拉談判。使團從君士坦丁堡出發,向西走了13天,行進千余裏,才抵達東羅馬的新邊境,然後渡過多瑙河進入匈奴國地盤。在匈奴人百般刁難下,他們最終見到了阿提拉。

東羅馬使者與阿提拉談了幾天後,阿提拉才表示了“他的大度和慷慨”:一些東羅馬俘虜被允許以較低價格贖身。

就在這時,一件意外的事發生了:東羅馬使團有刺客——狄奧多西二世的當權宦官克萊薩菲亞斯唆使艾德孔尋機刺殺阿提拉的秘密曝光。

阿提拉派人帶著“證據”到君士坦丁堡,找狄奧多西二世討說法。匈奴使者徑直闖進東羅馬皇宮,厲聲喝問克萊薩菲亞斯。另一位使者也呵斥狄奧多西二世“不應該如一個邪惡的奴隸那樣秘密謀害主人”,向他下達最後通牒:立刻奉上克萊薩菲亞斯的狗頭,否則就毀滅他的帝國,當然也包括他本人在內。

狄奧多西二世驚呆了,立即派出一個最高級別求饒使團,帶著能湊出的全部禮物去哀求阿提拉饒恕。阿提拉的自尊心得到極大滿足後,看在格外厚重禮物的份兒上,赦免了狄奧多西二世。此時,東羅馬的顏面再一次掃地,在匈奴人面前如同奴隸一般,以至於匈奴首領阿提拉都可憐狄奧多西二世,主動展示他的“大度和慷慨”:保證遵守和平條約,釋放大量俘虜,放棄多瑙河南岸原屬於東羅馬的大片領土。

事實上,那片領土的人和村莊城鎮都已經被搶光、燒光、殺光,匈奴人留著也沒多大用處,還給東羅馬,只不過是等他們建設好了,好再去搶。

公元450年,一生被匈奴人蹂躪得毫無尊嚴的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去世。他姐姐巴爾吉莉阿繼位,成為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巴爾吉莉阿選擇元老院議員馬爾西安做丈夫,共同統治已經破敗到極點的東羅馬。

還別說,巴爾吉莉阿和馬爾西安的政治能力確實比狄奧多西二世強。他們積極采取措施擺脫匈奴人無休止的壓榨,為日後東羅馬復興奠定基礎。馬爾西安決定改變忍辱偷生的國策,反對繼續向阿提拉奉獻大筆財物求和。當時,東羅馬國庫早已經被匈奴人掏空。他認為,東羅馬的蠻族士兵不見軍餉不打仗,應該把從國民那裏搜刮來的錢財用來整頓軍隊,而不是一味地向匈奴人屈服。至於如何不惹怒匈奴人引來戰爭,馬爾西安想了個辦法,派人去阿提拉那裏哭窮:東羅馬已經沒錢交保護費了,即使你來搶,依然還是沒有。

東羅馬使者見了阿提拉後,非常悲情地哭窮。阿提拉發現,與以奴隸自居的狄奧多西二世比起來,東羅馬新皇帝要強硬得多,竟然敢擺出“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姿態。他審時度勢,綜合考慮了時局,認為東羅馬確實已被洗劫到了赤貧的地步,與其繼續與它較勁兒,逼它個魚死網破,還不如暫時饒了它,等它把自己養肥了再宰。

阿提拉大手一揮:沒錢交保護費,那就算了吧,我不在乎那幾個錢,你們皇帝也沒必要那樣可憐兮兮的了。

此後,阿提拉搶掠西羅馬去了,暫時將東羅馬晾在一邊。東羅馬哭窮出乎意料地贏得了生機。當然,東羅馬的危機並沒解除,不得不繼續哭窮和小心翼翼,唯恐惹怒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