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2/2頁)

到了大業七年(公元611年),隨著各項工程的竣工和周邊諸國的歸附,一幅名叫“大業”的盛世藍圖仿佛已經完美地展現在楊廣面前。然而,在楊廣看來,這張藍圖還不夠完美,因為上面還有一個小小的斑點——高麗。

高麗即高句麗之簡稱,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扶余人於西漢末期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其疆域大抵包括今遼寧東部、吉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一直以來,高麗表面上向隋朝稱臣,實則常懷叵測之心。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麗就曾“驅逼靺鞨,固禁契丹”,出兵進犯遼西,並暗中聯絡東突厥,企圖共同對抗隋朝。隋文帝聞訊大怒,立即征調水陸大軍三十萬討伐高麗,不料行至中途,陸軍便遭遇洪水和瘟疫,水軍也在海上遭遇風暴,船只大量沉沒。大軍被迫班師,回到長安時,傷亡人數竟達十之八九。

從此,高麗就成了隋朝君臣無法忘卻的一塊心病。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楊廣北巡,恰好在東突厥啟民可汗的王庭遇見高麗使者。楊廣當即命其轉告高麗王高元,讓他入朝覲見,否則將親往其國“巡視”。可是,面對楊廣的威逼恐嚇,高元卻置若罔聞。楊廣勃然大怒,隨即開始擴充軍備,準備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事後來看,正是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隋朝。

因為,自從楊廣即位以來,系列大型工程和連續對外擴張已經極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國力,長年被征發徭役的老百姓更是不堪重負。此時的隋帝國已然民生凋敝、饑荒四起,各種社會危機正在急劇醞釀,隨時可能爆發。然而,極度自負、好大喜功的楊廣卻對此視若無睹,執意發布了東征高麗的戰爭動員令。

於是,隋朝覆亡的悲劇就此注定。

大業七年,當楊廣駕駛著帝國這駕戰車不顧一切地沖上戰爭軌道時,他並不知道,等待在他前方的,將是一個人亡政息、身死國滅的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