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一直在潛伏(第3/3頁)

眾所周知,裴寂是大唐的開國元勛、晉陽首義的第一功臣,連他都要排在宇文士及後面,可見李淵在大業九年與宇文士及所談的“天下事”,實際上就是“問鼎天下”之事。

不久後楊玄感叛亂爆發,李淵被調任弘化留守,遂按下起兵之意,靜觀事態變化。其妻兄竇抗力勸其起兵,說:“楊玄感已經搶先一步了!李氏名應圖讖,應該趁勢舉義,這是天意啊。”

但是李淵拒絕了,因為時機還不成熟。

李淵深深懂得第一根出頭的椽子先爛的道理。

果不其然,僅僅兩個月後楊玄感便兵敗身亡。

大業十一年,李淵前往山西討伐叛亂,他的副帥兼好友、善觀天象的夏侯端再次勸他:“金玉床搖動,此帝座不安……天下方亂,能安之者,其在明公。但主上曉察,情多猜忍,切忌諸李,強者先誅。金才既死,明公豈非其次?若早為計,則應天福;不然者,則誅矣!”(《舊唐書·夏侯端傳》)

夏侯端所說的“切忌諸李,強者先誅”,指的就是那則流傳天下的政治歌謠《桃李章》讓楊廣深為忌恨,因而大肆誅殺李姓之人的事,時任右驍衛大將軍的李金才就是因為隋煬帝的猜忌而慘遭滅門之禍。

應該說夏侯端的分析還是很中肯的。當時李淵確實處境不妙,雖然通過“自穢”成功地掩藏了心跡,但是楊廣對他的猜忌仍然存在,稍有不慎就會重蹈李金才的覆轍。

但是李淵還是忍了下來,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實力還遠遠不足以掃滅群雄,顛覆隋朝社稷。

所以,他仍然需要蟄伏,需要隱忍。

時間終於到了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站在晉陽城頭的李淵望著千裏黃雲、北風吹雁,一股澄清宇內、舍我其誰的豪邁之情猛然在胸中激蕩。

他仿佛看見天命正在向自己遙遙招手。李淵萬分感慨地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而今我等能得此地,絕對是上天的恩寵和賜予。予而不取,禍將斯及!”

在幽暗的深淵中蟄伏了許多年的這條大唐巨龍,終於緩緩地昂起了頭顱。大野蒼茫的太原上空,正隱隱滾過一陣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