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匡扶帝室”

李世民進入渭北之後,遠近各地的士民、隋朝官吏、變民首領絡繹不絕地前來歸附,史稱“歸之如流”。就在這些人當中,李世民精心挑選了一批才俊之士作為自己的左右手。房玄齡就在這時候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房玄齡出身於官宦世家,自幼博覽經史,在文學和書法上均有很高造詣。少年時代曾隨父親、涇陽令房彥謙遊京師。其時國家安定,天下太平,人人都認為隋王朝一定會國祚綿長、江山永固。可房玄齡在長安逛了幾天後,卻從鼻孔裏重重地哼了一聲,對他父親發表了一番時政感言,把人人稱頌的隋文帝楊堅狠狠數落了一回,罵他“混諸嫡庶,使相傾奪”,到頭來必定“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他父親聽了這番大逆不道之言,本來就已經嚇得不輕,沒想到房玄齡緊接著又說了一句:“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舊唐書·房玄齡傳》)

最後這句滅九族的話徹底把他父親嚇得魂飛魄散。

房彥謙張口結舌地看著自己的兒子,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他嘴裏說出來的。

十八歲那年,房玄齡中了進士。當時的吏部侍郎高孝基見過房玄齡後,大為驚嘆,忍不住對同僚說:“我閱人無數,從未見此少年,將來必成偉器,只可惜看不到他‘聳壑淩霄’的那一天啊!”

高孝基的確眼力不凡。這個年輕人日後果然成了唐太宗李世民最為得力的心腹重臣,並且最終成為初唐的一代名相,貞觀之治的主要謀臣,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十大賢相”之一,的確堪稱偉器!

來投靠李世民的這一年,房玄齡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隰城(今山西汾陽縣)縣尉。但是李世民在軍營前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馬上有一種一見如故之感,隨即任命他為記室參軍,引為智囊。而房玄齡也將李世民視為知己,從此盡心竭力地輔佐這位英主。

大業十三年九月末,李淵集團展開了一系列軍事行動,開始縮小對長安的包圍圈。劉弘基、殷開山率軍六萬,西進扶風(今陜西鳳翔縣),南渡渭水,進駐長安故城(漢長安)。與此同時,李世民率所部十三萬人進駐阿城(秦阿房宮故址)。

九月二十七日,駐守永豐倉的李建成也奉李淵之命,率部從新豐(今陜西臨潼縣)直驅長安。

同日,延安郡(今陜西延安市)、上郡(今陜西富縣)、雕陰郡(今陜西綏德縣)全部投降李淵。

九月二十八日,李淵率大軍從馮翊郡(今陜西大荔縣)西進,沿途凡是隋政府興建的離宮、別苑、園林等一律拆毀,所有宮女全部放歸。

十月初四,李淵抵達長安,在春明門外紮營,各路人馬全部集結,共計二十余萬。李淵不斷遣使到城下,向隋朝廷和衛文升等人表明自己“匡扶社稷”的立場,可衛文升不予理睬。

十月十四日,李淵下令軍隊開始圍城。軍中各部紛紛砍伐駐地周圍的樹木,修造了大量攻城器械。長安附近的林木因此而砍伐一空。

十月二十七日,李淵大軍開始攻城。李淵下令:任何人不準侵犯隋朝宗廟以及代王楊侑和所有皇室成員,違者誅滅三族。

這場攻城戰幾乎是沒有懸念的。雖然義軍也付出了血的代價,比如剛剛歸附李淵的孫華就在這場戰役中陣亡,但是僅僅十多天後,亦即十一月初九,李淵的部將雷永吉就率先攻上了城墻。

當天,李淵的軍隊攻克長安。李淵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宮廷府庫,收取隋朝的档案圖籍,嚴禁士兵燒殺擄掠。

十三歲的代王楊侑躲進了東宮,身邊的所有侍從全部作鳥獸散,只有侍讀姚思廉一個人留在楊侑身邊。義軍士兵攻進東宮,準備沖上大殿時,姚思廉擋在面無人色的楊侑前面,厲聲呵斥:“唐公舉義是為了匡扶帝室,爾等不得無禮!”

到了這一步,姚思廉為了保住代王的小命,也只好代表朝廷承認現實,老老實實陪李淵玩一場“匡扶帝室”的政治秀了。

李淵入城後,畢恭畢敬地把代王楊侑從東宮接到了大興宮,然後自己住到了舊長安的長樂宮,以示君臣之別;同時廢除了隋朝廷原來的所有法令,另行頒布了過渡時期的十二條約法。

李淵起兵的時候,西京的留守長官曾經挖掉了李淵的祖墳,搗毀了李氏五廟(天子可立七廟,公爵立五廟)。現在李淵進城了,這筆賬肯定是要算的。此時的老臣衛文升已經在憂懼中一病而亡,剩下來的這些隋朝高官自然成了李淵報復的對象。

十一月十一日,李淵逮捕了西京副留守陰世師、骨儀等十多人,宣布了他們“貪婪苛酷、抗拒義師”等多條罪狀,隨後將其斬首。除了這十幾個“首惡元兇”之外,李淵對朝中百官都極力加以安撫,對長安百姓也是秋毫無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