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楊廣時代的逐鹿遊戲

李建成和李世民比宇文化及先抵達中原,可還沒等東都舞台上的逐鹿大戲開鑼,李世民就決定棄權了。

因為他發現——此刻的東都與其說是一只肥鹿,還不如說是一個燙手山芋。

他和李建成於四月初率軍抵達東都附近的芳華苑,立刻派人向東都朝廷表示增援之意,可越王楊侗不上這個當,始終緊閉城門。而李密的瓦崗軍則試探性地和他們交了一下手,之後就各自按兵不動。李世民冷靜地判斷了一下當時的形勢,得出了一個結論——現在奪取東都的時機還不成熟。

道理很簡單。李密的瓦崗軍總共有三十多萬人,而且訓練有素,都是百戰之兵,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東都的王世充雖然實力稍弱,但也算是隋朝軍隊中的一支勁旅;還有,宇文化及的十幾萬軍隊此刻也正朝中原撲來。這幾大勢力加在一起就有五六十萬之眾,如果硬要跟他們拼搶東都,就算獲勝,也會極大地消耗自身的實力,即便是拿下東都,也不見得能守住。更何況關中剛剛平定,根基還不穩固,而他們兄弟二人以及各路遠征軍幾乎把長安的所有精銳都拉了出來,萬一西北的薛舉和梁師都在此時乘虛而入,進攻長安,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李世民的想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暫時先班師,坐山觀虎鬥,等這幾大勢力互相絞殺,鬥得兩敗俱傷之後,再出關摘取勝利果實。

李建成同意李世民的看法。四月初四,軍隊班師。拔營之前,李世民料定他們一旦撤退,東都必定出兵來追,於是在三王陵(洛陽城西南)設置了三道埋伏,嚴陣以待。

果然,軍隊剛剛西行,東都的段達就率一萬多人一路尾追,結果遭遇伏擊,大敗而逃。李世民回軍反擊,一直把段達追到了洛陽城下,斬殺了四千多人。隨後李世民又在東都附近設置了新安郡(今河南新安縣)和宜陽郡(今河南宜陽縣),命部將呂紹宗和任瑰鎮守新安,史萬寶和盛彥師鎮守宜陽。這一北一南的兩個據點互為掎角、協同攻防,一方面窺伺東都,一方面作為防守潼關的門戶,其戰略意義要遠比直接占領東都重大得多。

世間已無楊廣,所以很多人有事要忙。

後楊廣時代的逐鹿遊戲不會再欲說還羞、遮遮掩掩。

人人圖窮匕見。

人人大幹快上。

首先作出反應的是時任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太守的沈法興。

當時沈法興正在努力圍剿東陽郡(今浙江金華市)一帶的變民,一聽說楊廣被宇文化及誅殺,立刻起兵,以討伐宇文化及之名,先後攻占江表(太湖流域及錢塘江流域)的十幾個郡,自立為江南道大總管,同時設置文武百官。

這一年四月下旬,原來稱梁王的蕭銑也正式稱帝,並遷都江陵(今湖北荊州市),隨後派遣各路軍隊大舉向南擴張。

原本一直在堅守城池的各地隋朝將吏聽到楊廣被弑的消息後,紛紛放下武器投降蕭銑。

蕭銑的勢力迅速壯大,其版圖東至九江(今江西九江市),西至三峽(今湖北與重慶交界處),南至交趾(今越南),北至漢川(今漢水以南),成為當時南方最大的一個割據政權,並擁有常備軍四十余萬。

與此同時,楊廣被弑的消息也傳至長安。

這一天終於到來。李淵仰天慟哭,用一種傷心欲絕的口吻說:“吾北面事主,因關山阻隔而不能救,但實在不敢忘卻悲哀啊!”

這場由李淵自導自演的“匡扶帝室”的政治秀,終於在這一抹煽情的淚水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五月十四日,隋恭帝楊侑將皇位禪讓給唐王李淵,回代王府居住。

五月二十日,五十三歲的唐王李淵在太極殿登基稱帝,同時祭天、大赦,改元武德。

一個長達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就在此刻拉開了宏偉的序幕。

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

自公元220年起,當大漢王朝在三國群雄的龍爭虎鬥中頹然倒地之後,神州大地就進入了一個分崩離析、征戰殺伐的亂世。在此後的近四百年中,無數的英雄和梟雄,始終夢想著建立一個長治久安、河清海晏的大一統帝國,然而他們的夢想轉眼就被瘋狂運轉的戰爭機器碾成了齏粉。在魏、晉、南北朝直至隋朝的漫長的四個世紀中,華夏神州雖然也曾有過短暫的和平與統一,但皆如曇花一現。在脆弱的安寧與虛假的繁華背後,接踵而至的往往是更為殘酷的分裂戰爭和更為暴烈的血雨腥風。

將近四百年了,這片古老的大地一直在黯淡無光的歷史暗夜中沉淪,一個又一個世代的黎民百姓,一直在兵戈與戰火的荼毒中呻吟和哀號,一直在群雄逐鹿的金戈鐵馬下流血和戰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