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的假面具與誓言

李密收到東都朝廷的任命狀後,長長地松了一口氣。他終於可以調集精銳,全力對付宇文化及了。

李密知道宇文化及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軍隊,畢竟這十幾萬人原本都是楊廣的近衛軍,其戰鬥力不可小覷。但是宇文化及最大的弱勢有二:一是他本人沒能耐,二是他的軍隊缺糧食。

為了充分利用這兩個弱點,李密想了一計——跟宇文化及言和。

宇文化及果然中計,從此讓將士們放開肚皮大吃大喝,他相信李密的三大糧倉不久就會向他敞開。可很快宇文化及就發現自己被愚弄了。因為李密有一個部屬犯罪逃亡,投靠了他,把李密的陰謀一五一十都告訴了他。宇文化及勃然大怒,立刻率軍渡過永濟河,向童山(今河南滑縣北)的李密大營發起進攻。

由於隋軍的糧食已經吃光,因此這一仗,隋軍將士人人抱定決一死戰之心,對瓦崗的進攻空前猛烈。從辰時(上午七時)到酉時(晚上七時),隋軍的攻擊一波緊接一波,一刻也沒有停止。李密率部奮力抵禦,激戰中被流箭射中,從馬背上一頭栽下,當即暈厥。左右侍從四散逃命,隋軍立刻蜂擁而上。

眼看李密將死於亂刀之下,瓦崗軍轉眼就要一敗塗地,生死存亡的一瞬間,有個人拼死挽救了李密的性命,也挽救了整個瓦崗的敗局。

他就是秦叔寶。

當所有人各自逃命的時候,只有他堅守在李密身邊,以一人之力擋住了圍上來的隋兵,李密才得以逃過一死。

秦叔寶救出李密後,馬上召集殘部,重新組織防禦,又擊退了隋軍的數次進攻。由於天色已晚,激戰了一整天的隋軍士兵都已精疲力竭,宇文化及只好率部撤出了戰場。

為了解決軍隊的糧荒,宇文化及一邊進入汲郡(今河南淇縣東)搜刮糧食,一邊派人回東郡,逼迫當地官民繳納軍糧。東郡的官民不服,宇文化及的手下就將他們逮捕,並且嚴刑拷打。東郡通守王軌忍無可忍,遂暗中派遣通事舍人許敬宗去晉見李密,請求投降。李密隨即任命王軌為滑州總管,並將許敬宗留任元帥府記室,與魏徵共事。

這個許敬宗日後成了李世民帳下的主要幕僚之一,與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孔穎達等人並稱“秦王府十八學士”,並在貞觀初年與魏徵、顏師古、孔穎達等人共同編修了《隋書》。

宇文化及得知王軌叛變,意識到自己在中原已經難以立足,不得不撤出東都戰場,率軍北上,準備朝黃河北面發展。

可一路上卻不斷有將領帶著部眾逃亡,南下投降了李密。其中有陳智略率領的嶺南精銳一萬余人,樊文超率領的江淮勇士數千人,張童兒率領的江東勇士數千人。宇文化及無力阻止,只能帶著殘部兩萬人繼續北上,最後進抵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

李密知道宇文化及已經無所作為,遂留下徐世勣防備他反撲,然後率大軍返回洛口。

李淵父子及其政治軍事集團自從晉陽起兵之後,無論是南下河東、西進關中,還是攻克長安,建立大唐王朝,一路走來都是順風順水、所向披靡,幾乎從未遭遇過什麽挫折。

老天爺好像總是站在李淵一邊。

不過到了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也就是大唐王朝剛剛建立的兩個月之後,這種凱歌高奏的大好形勢卻被秦帝薛舉在戰場上一舉打破了。

當時薛舉親率大軍進逼高墌(今甘肅涇川縣東),前鋒的小股部隊已經突進到豳州(今陜西彬縣)和岐州(今陜西鳳翔縣)一帶,來勢甚猛。可唐軍元帥、秦王李世民卻在這關鍵時刻染上了瘧疾。李世民只好命令軍隊深挖壕溝、高築營壘,並且把軍隊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了納言、元帥府長史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同時警告他們:“薛舉一支孤軍,深入我方腹地,時間一久,必定糧草短缺、士卒疲憊。所以,他要是前來挑戰,你們千萬不要應戰,等我病愈,再為諸君破敵!”

然而,劉文靜和殷開山並沒有聽從李世民的警告。

一走出李世民的大帳,殷開山就對劉文靜說:“大王擔心您對付不了薛舉,才有此言。而薛舉聽說大王患病,必定掉以輕心,我們應該趁機露一手給大夥瞧瞧。”

此言正中劉文靜下懷,於是他立刻率軍在高墌西南列陣,準備與薛舉一決雌雄。薛舉風聞唐軍出戰,大喜過望,一邊正面列陣,一邊派出一支奇兵繞到唐軍背後。

武德元年七月初九,薛舉在淺水原(今陜西長武縣北)大敗劉文靜。唐軍的八道總管全部潰敗,超過半數的士兵陣亡,大將軍劉弘基、慕容羅睺、李安遠等人全部被俘。李世民只好率部撤回長安。薛舉乘勝進占高墌,並將唐軍的屍體堆成一座高台,以炫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