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之死(第3/3頁)

李淵很快就把這份賀禮轉送給了一個人——徐世勣。

嚴格來講,應該說是李世勣。因為早在一個多月前,李淵就已經把皇姓賜給了他。

當時李密入關歸唐,徐世勣仍然據有李密舊地,卻沒有歸屬,而且也沒有自立的打算。隨同李密歸唐的魏徵由於不被李淵重視,就毛遂自薦,願意代表朝廷前去招撫徐世勣。李淵遂任命他為秘書丞,派他前往黎陽勸降徐世勣。徐世勣馬上就同意了,可是他的歸附方式卻與眾不同。他對長史郭孝恪說:“這裏的民眾和土地都歸魏公所有,如果以我自己的名義獻給唐朝,就等於是利用主公之敗,邀取自己的功勞和富貴,對此我深以為恥。所以,我決定把屬下的郡縣、戶口、軍隊、馬匹的數目開列一張清單,交給魏公,由他自己呈獻。”隨後徐世勣便派遣郭孝恪攜帶這份清單前往長安。

李淵聽說徐世勣的歸降使者已經入朝,卻無奏表呈給朝廷,只有一封信函呈給李密,他大為奇怪,遂召見郭孝恪。郭孝恪將徐世勣的本意做了說明,李淵聽完後大為贊嘆,說:“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真純臣也!”當即將皇姓賜予徐世勣。

此刻,當李世勣看到長安使者送來的那顆頭顱時,悲痛便不可抑制地向他襲來。

李世勣面向北方,長時間地叩拜慟哭,最後上疏朝廷,請求將李密的屍首與屍身合成一處安葬。李淵隨即命人把李密的屍體運到了黎陽。李世勣及其部眾全部換上喪服,以君臣之禮為李密舉行了一個隆重的出殯儀式,把他安葬在了黎陽山(今河南浚縣東南大伾山)的南麓。

誠如李淵所言,李世勣不愧是一個純臣。

可就是這樣的純臣,卻始終得不到李密的信任。即便是在兵敗邙山走投無路的時候,李密寧可歸降唐朝也不敢投奔黎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失策,也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如果他當時不計前嫌,能夠前往黎陽,與李世勣坦誠相待、和衷共濟,那麽大事或許仍有可為。就算最終不能戰勝李淵,起碼不會這麽快就敗亡;就算最終一樣要出局,也不至於因“降而復叛”而受人指摘,玷汙了一世英名。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歷史只有結果。

當公元619年的陽光照臨大地的時候,李密的墳頭很快長出了離離青草。

白雲變幻,時光流轉,這個世界依舊混沌而喧囂。

在隋王朝的廢墟上拔地而起的大唐王朝,能否順利地掃滅群雄,蕩平宇內,重建一個擁有和平、秩序與權威的嶄新帝國?

李淵父子對此充滿信心,可他們的對手卻對此不以為然。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遊戲還在進行中……

[1] 白蹄烏是歷史上著名的“昭陵六駿”之一,世傳其通體純黑,唯四蹄雪白。“白蹄”乃突厥語“少汗”之意,是地位尊崇的象征。李世民為白蹄烏題寫的贊辭是:“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2] 隋唐民諺,指無用的蒿草制成有用的箭,但沒入草中復歸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