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原大決戰(第2/3頁)

宇文士及最後給他的答復是:“我們奉詔取東都,沒有奉命與你和解!”那一刻,王世充感覺有一道深秋的冷風正疾速掠過洛水河面,兇猛地打在他的臉上。

明年此刻,自己還能站在這洛水河邊嗎?王世充感到茫然。

這是他一生中從未有過的茫然。

面對四面合圍、聲勢浩大的唐軍,感到恐懼和茫然的絕不只是王世充一個人。他本人固然可以選擇對抗到底,但大多數將吏卻不願陪著他一塊玩完。

九月十三日,繼洧州、鄧州之後,王世充屬下的顯州(州治在今河南泌陽縣)總管田瓚率下轄的二十五個州全部投降唐朝。數日後,尉州(今河南尉氏縣)刺史時德叡又率下轄的杞州(今河南杞縣)、夏州(今河南太康縣)、陳州(今河南淮陽縣)等七個州歸降。李世民全部保留各州縣長官的官職,只將州名做了改動。黃河以南的其他州縣見狀,也紛紛舉城而降。

這一連串大規模的叛降行動對王世充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因為它不但極大地削弱了王世充的勢力,而且將他的地盤肢解得七零八落,致使北面的洛陽、南面的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和剩下來的其他城邑皆被唐軍一塊一塊地分割包圍,彼此道路阻斷,消息隔絕,只能各自為戰。

在這樣的形勢下,王世充預感那些未降的城邑很可能也會叛降,只是時間遲早而已。

可他對此卻無能為力。

就在唐軍攻打洛陽的前夕,李世民忽然遭遇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信任危機。

因為剛剛收降的那一批以尋相為首的劉武周舊部居然在這個時候紛紛逃離了軍營,而且一逃就逃得精光,只剩下一個尉遲敬德。

唐軍將士大為憤慨,立刻將尉遲敬德囚禁。

李世民的“信任原則”遇到了嚴峻的挑戰。

曾經勸告李世民不要輕易付出信任的屈突通、殷開山等人這回抓住了把柄,再次警告李世民:“尉遲敬德驍勇絕倫,如今既已將他囚禁,他肯定會心懷怨恨,留他必有後患,不如幹脆把他殺了!”

可李世民卻不以為然。他說:“尉遲敬德如果要逃早就逃了,豈會等到尋相這幫人都跑了,他還不跑?”

李世民隨即下令釋放尉遲敬德,並且單獨召見他,還拿出了一筆錢,對尉遲敬德說:“大丈夫既然意氣相投,就不必因小小的嫌隙介懷,我無論如何都不會聽信閑言、殘殺忠良,這點你應該知道。如果你果真要走,這筆錢就做你的路費,聊表一時共事之情。”

老大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尉遲敬德除了感激涕零之外,還有什麽好說的?

我們說過,一個人如果願意對別人付出足夠的信任,回報的雖不一定是超值的感恩,但一定會是等量的忠誠。

很快尉遲敬德就給了李世民一份回報,並且還是一份超值的回報。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尉遲敬德和五百名騎兵巡視戰場,走到位於邙山腳下的景陵(北魏宣武帝元恪陵墓)時,一個多月前遭遇的那種危險再度向他襲來。

王世充帶著一萬多名騎兵突然出現,迅速將他們包圍。鄭軍大將單雄信一馬當先,飛快沖了上來,手執長矛直刺李世民。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尉遲敬德拍馬狂奔而來,並厲聲嘶喊,在單雄信出手之前的一瞬間,從側面刺中了他。單雄信負傷落馬,鄭軍士兵大為驚恐,不敢上前,尉遲敬德遂保護李世民突出重圍,隨後率兵反擊,在王世充的軍陣中往來沖殺,如入無人之境。稍後,屈突通也聞訊率大軍來援,鄭軍頓時崩潰。唐軍俘虜了王世充的大將陳智略和六千名長矛軍,斬殺了一千余人。王世充和單雄信帶著少數部眾狼狽逃回洛陽。

回營後,李世民大為感慨地對尉遲敬德說:“你的回報真是來得太快了!”隨即贈給他一箱金銀,從此對尉遲敬德更為信任和器重。

李世民的帳下雖然猛將如雲,但是要說到這馬上執矟(長矛)的功夫,恐怕是沒有出尉遲敬德之右者。他能單槍匹馬在敵人的長矛叢中往返無礙、毫發無傷,不但避矟的功夫無人能及,而且奪矟的絕技更是世所罕見。史稱其“每單騎入敵陣中,敵叢矟刺之,終莫能傷”(《資治通鑒》卷一八八),並能“奪取賊矟,還以刺之”(《舊唐書·尉遲敬德傳》)。

尉遲敬德如此大出風頭,有一個人不禁妒火中燒。

他就是齊王李元吉。

李元吉一貫對自己馬上執矟的功夫十分自負,於是向尉遲敬德發出挑戰,提議雙方都除去矛刃,只以矛杆較量勝負。尉遲敬德欣然同意,對李元吉說:“我自當遵命除去矛刃,但大王不必!”

李元吉聞言心中大怒。尉遲敬德表面上是在尊重他,實際上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裏。比賽開始後,怒火中燒的李元吉使盡渾身解數,一心想刺死尉遲敬德,可手中的矛卻總是與尉遲敬德擦身而過,連他的一根毫毛也傷不著。李世民在一旁暗笑。為了讓這個本事不大可脾氣不小的四弟徹底服輸,李世民故意問尉遲敬德:“奪矟和避矟,哪一種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