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洛陽:東都成了人間地獄(第2/3頁)

王世充知道,如果輸掉這一仗,今後他就只能龜縮在洛陽城裏,被唐軍壓著打了,所以他必須全力以赴。然而,盡管王世充已經拼盡了全力,這一仗他還是輸了。

因為,鄭軍跟唐軍的戰鬥力根本不在同一個級別上,尤其是在野戰方面。

午時過後,唐軍士兵越戰越勇,鄭軍士兵卻個個精疲力竭,開始往後潰退,再也不聽號令了。王世充萬般無奈,掉轉馬頭向洛陽狂奔。李世民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洛陽城下,總共斬殺並俘虜了七千余人。

唐軍隨後便將洛陽團團包圍,最後一個階段的攻城戰開始了。唐軍從二月下旬開始圍攻洛陽宮城,但是最後的攻堅戰卻要比李世民想象的艱難得多。

因為鄭軍的防禦部署非常嚴密,而且裝備了大量重型武器。比如投石機,可投擲五十斤的飛石,投擲距離達二百步。可想而知,這樣的“炮彈”發射出去,每一發都可以把人砸成肉醬。此外還有一種巨型連弩,把弓拉滿的時候形狀大如車輪,箭鏃形同大斧,每次可以連續發射八箭,射程可達五百步。在這樣一些“尖端武器”的猛烈打擊之下,雖然唐軍日夜不停地從四面猛攻,付出了重大傷亡,但是一連打了十多天,洛陽宮城還是巋然不動。

唐軍將士筋疲力盡,以行軍總管劉弘基為首的一批高級將領紛紛請求班師。

可志在必得的李世民堅決不同意。他說:“我們大舉進攻中原,自應奪取洛陽,此乃一勞永逸之舉。而今東方各州皆已望風歸降,洛陽只是一座孤城,不可能堅持太久,眼看馬上就要成功,豈能棄之而去?”

隨後,李世民傳令全軍:“洛陽未破,師必不還,膽敢言班師者——斬!”

將領們只好收聲,可還是有人不服,偷偷跟長安打了小報告。數日後,李淵的一道密詔就到了李世民手上,意思也是讓他撤兵。李世民立刻擬了一道表奏,堅持認為洛陽必可攻克。為了加強說服力,李世民特意派遣此次隨同出征的軍事參謀封德彝奉表入朝,向李淵當面分析洛陽的形勢,報告前線的戰況。封德彝抵達長安後,稟報李淵:“王世充原來所占的地盤雖然不小,但是將吏離心離德,且如今大部都已歸降,號令所行,唯洛陽一城而已!王世充智竭力窮,朝夕之間即可攻克;倘若班師,賊勢復振,一旦各地賊兵再度聯合,其後必定更難對付!”

李淵聞言,隨即取消了撤兵的命令。

上下既已取得一致,攻克洛陽就只是時間問題了。為了避免更多的傷亡,李世民給王世充寫了一封勸降信,對他曉以利害、分析禍福。可王世充卻不予理會,準備和唐軍血戰到底。

因為王世充還存有一線希望,那就是來自北方竇建德的援軍。可是,從去年年底竇建德就已經答應要出兵援救,如今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竇建德在哪裏呢?

竇建德還待在他的都城裏面,這兩個多月來他一直按兵不動。

他在坐山觀虎鬥。

救當然要救,但必須考慮什麽時候才能救,竇建德必須拿捏一個最恰當的火候。

這個火候就是在王世充和李世民打得兩敗俱傷而洛陽將陷未陷之際。只有鄭、唐兩方的有生力量都被最大限度地耗盡之後,竇建德才會乘虛而入,後發制人,一舉進占中原,坐收漁翁之利!

武德四年二月末,一直在冷眼旁觀的竇建德終於遲緩地出手了。

因為王世充已經山窮水盡,而唐軍也已成強弩之末。

火候到了!

竇建德不緊不慢地親率大軍渡河南下,於三月初一舉攻克孟海公盤踞的周橋(今山東定陶縣東南),生擒了孟海公。

下一步,只要竇建德向西越過虎牢關,便可挺進中原,直趨東都。

虎牢關位於今河南滎陽市區西北16公裏的汜水鎮,是洛陽東面的天險和屏障,因西周穆王曾在此狩獵,捕獲一只猛虎,並將虎飼養於此而得名。其關隘修築於汜水西面的大伾山上,“北臨黃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勢盡川陸”(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

這是一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要斷絕王世充的外援,阻遏竇建德的兵鋒,唐軍就必須占領虎牢關。

但是虎牢關隘險固,所以自唐軍進兵中原以來,始終未能將其攻克,虎牢一直掌握在鄭軍的手中。其時據守虎牢的是王世充的侄子荊王王行本(非隋將王行本)。

然而,就在竇建德大舉南下的一天之前,老天爺卻幫了唐軍一個大忙,使其輕而易舉地拿下了虎牢。

這一年二月三十日,王行本屬下的司兵沈攸忽然派人來到唐軍駐地,找到了時任左武候大將軍的李世勣,請求投降。李世勣意識到這是奪取虎牢的天賜良機,當天夜裏就派遣左衛將軍王君廓突襲虎牢,與沈攸裏應外合,迅速攻陷虎牢,生擒了王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