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隋唐五代人民生活

第一節 飲 食

南人多食稻米,北人多食菽麥,而北方之人,亦未嘗不以稻米為美;北人之食麥者,多以之作餅。皆見《兩晉南北朝史》第二十一章第一節。隋、唐、五代時,此風似仍未變。隋蔡王智積延文學之士,所設惟餅果,酒才三酌。庫狄士文為貝州刺史,子啖官廚餅,士文枷之於獄累日,杖之一百,步送還京。皆餅為常食之征。《通鑒》:唐昭宗天復二年十二月,與李茂貞議與朱全忠和,曰:“在內諸王及公主、妃嬪,一日食粥,一日食湯餅,今亦竭矣。”《注》曰:“湯餅者,硙麥為面,以面作餅,投之沸湯煮之,黃庭堅所謂‘煮餅深注湯’是也。程大昌《續演繁露》曰:《釋名》:餅,並也,溲麥使之合並也。蒸餅、湯餅之屬,各隨形名之。”此蓋恒人常食,帝王在危難中亦食之,平時固未必然。杜陵《後出塞》之詩曰:“粳稻來東吳。”此指範陽安祿山軍驕縱之狀,可見北人豪侈者之多食稻米矣。

平民則有並菽麥而亦不易得者。《舊書·高宗諸子傳》:其第五子弘,以顯慶元年(656年)立為皇太子。鹹亨二年(671年),駕幸東都,留京師監國。時屬大旱,關中饑乏,令取廊下兵士糧視之,見有食榆皮蓬實者。乃令家令等各給米使足。《蘇瑰傳》:瑰以景龍三年(709年)轉仆射,言禁衛兵有三日不得食者。禁衛如此,豈況他軍?又豈況平民?《隋書·食貨志》言:煬帝時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然所在倉庫,猶大充籾,吏皆懼法,莫肯振救,由是益困。初皆剝樹皮食之,漸及於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藁為末而食之。《新書·食貨志》言:肅宗時,百姓殘於兵盜,米鬥至錢七千,鬻籺為糧,民行乞食者屬路。又雲:懿宗時,自關東至海大旱,冬蔬皆盡。貧者以蓬子為面,槐葉為齏。此據盧攜之言,見第十章第四節。《杜佑傳》:孫悰,鎮淮南。時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遺米自給,呼為聖米。取陂澤茭蒲實皆盡。悰更表以為祥。《新五代史·牛存節傳》:李罕之圍張全義於河陽,全義乞兵於梁。梁太祖以存節故事諸葛爽於河陽,知其間道,使以兵為前鋒。是歲饑,兵行乏食。存節以金帛就民易幹葚以食軍,擊走罕之。又《豆盧革傳》:言莊宗滅梁之初,大水,四方地連震,流民殍死者數萬人。軍士妻子皆采穭以為食。皆不谷食時之情形也。《新書·崔融傳》:曾孫從,少孤貧,與兄能偕隱太原山中。會歲饑,拾橡食以飯,講學不廢。《韋貫之傳》:居貧,啖豆糜自給。《陽城傳》:歲饑,屏跡不過鄰裏,屑榆為粥,講論不輟。有奴都兒,化其德,亦方介自約。或哀其餒,與之食,不納。後致糠核數桮,乃受。則士大夫亦有不辦麥飯者矣。又《王世充傳》:唐兵傅城,塹而守之。世充糧且盡,人相食。至以水汨泥,去礫,取浮土,糅米屑為餅。民病腫股弱,相藉倚道上。《通鑒》: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楊行密圍廣陵且半年,秦彥、畢師鐸大小數十戰,多不利。城中無食,米鬥直錢五十緡。草根木實皆盡,以堇泥為餅食之,餓死者大半。胡《注》曰:“堇泥,黏土也。”劉守光圍滄州,滄州民食堇土,見第十八章第一節。此與隋煬帝時民所食土,皆近世所謂觀音土者類邪?

肉類尚非常食。《庫狄士文傳》言其官貝州,買鹽菜必於外境。可見雖刺史家,亦以鹽菜為常食矣。《舊書·竇建德傳》雲:不啖肉,常食惟有菜蔬、脫粟之飯。此或食性使然,亦或故貧賤習於是。建德雖農夫,實遊俠,而凡民可知矣。然亦不徒平民。《舊書·裴休傳》:父肅,生三子:儔、休、俅。童齔時,兄弟同學於濟源別墅。虞人有以鹿贄儔者,儔、俅烹之,召休食。休曰:“我等窮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翼日何繼?無宜改饌。”獨不食。《新書·鄧景山傳》:子弟饌不過草具,待上賓惟豚魚而已。《舊五代史·劉贊傳》:父玭,每肉食,別置蔬食以飯贊。謂之曰:“肉食,君之祿也。爾欲食肉,當苦心文藝,自可致之,吾祿不可分也。”是士大夫家子弟,以疏食為常也。《新書·盧懷慎傳》:既屬疾,宋璟、盧從願候之。見敝簀單藉,門不施箔。會風雨至,舉席自障,日晏設食,蒸豆兩器,菜數柸而已。則待客且然矣。又《馬周傳》:周每行郡縣,食必進雞。小吏訟之。太宗曰:“我禁禦史食肉,恐州縣廣費,食雞尚何與?”榜吏斥之。禦史肉食,尚有禁令,盧懷慎以豆菜待客,自不為慢。《諸公主傳》:憲宗女岐陽莊淑公主,下嫁杜悰。悰為澧州刺史,主與偕。從者不二十。婢乘驢,不肉食,於理於法,皆當爾,不足誇矣。《舊書·良吏·蔣沇傳》:乾元後,授陸渾、盩厔、鹹陽、高陵四縣令。郭子儀每統兵由其縣,必誡軍吏曰:“蔣沇清而嚴幹,供億故當有素,士眾得蔬飯見饋則足,無撓清政。”然則軍吏之撓政而求肉食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