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刑 制

《隋書·刑法志》:“開皇元年(581年),詔高颎等更定新律。其刑名有五:一曰死刑二,有絞,有斬。二曰流刑三,有一千裏,千五百裏,二千裏。應配者,一千裏居作二年,一千五百裏居作二年半,二千裏居作三年。應住居作者,三流俱役三年,近流加杖一百,一等加三十。三曰徒刑五,有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四曰杖刑五,自五十疑當作六十。至於百。五曰笞刑五,自十至於五十。而蠲除前代鞭刑,及梟首、裂之法。又置十惡之條,多采後齊之制,而頗有損益。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犯十惡及故殺人獄成者,雖會赦,猶除名。其在八議之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減一等。其品第九已上,犯者聽贖。應贖者皆以銅代絹。犯私罪以官當徒。定訖,詔頒之。《本紀》開皇元年十月戊子,行新律。三年(583年),又敕蘇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千余條,定留惟五百條。凡十二卷:一曰名例,二曰衛禁,三曰職制,四曰戶婚,五曰廄庫,六曰擅興,七曰盜賊,八曰鬥訟,九曰詐偽,十曰雜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斷獄。十三年(593年),改徒及流並為配防。胡三省曰:“配防者,配隸軍伍,使之防守。”見《通鑒》開皇十九年(599年)《注》。煬帝即位,以高祖禁網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惡之條。時升稱皆小舊二倍,其贖銅亦皆二倍,其實不異。三年(607年),新律成,凡五百條,為十八篇,詔施行之,《本紀》:三年四月甲申,頒律令。謂之《大業律》。一曰名例,二曰捕亡,三曰違制,四曰請求,五曰戶,六曰婚,七曰擅興,八曰告劾,九曰賊,十曰盜,十一曰鬥,十二曰捕亡,十三曰倉庫,十四曰廄牧,十五曰關市,十六曰雜,十七曰詐偽,十八曰斷獄。其五刑之內,降從輕典者二百余條。”《困學紀聞》雲:“五刑之法《疏》《周官·秋官·司刑疏》。謂宮刑至隋乃赦。崔浩《漢律序》:文帝除肉刑而宮不易。《書正義》:《呂刑正義》。隋開皇之初,始除宮刑。按《通鑒》:西魏大統十三年三月除宮刑,非隋也。”按漢文帝實曾除宮刑,說見《秦漢史》第十八章第七節。南北朝時亦有宮刑,西魏文帝、齊後主時乃除之,見《兩晉南北朝史》第二十二章第七節。前世刑法,往往旋除旋復,其後蓋又行之,故隋文帝又除之也。《呂刑疏》曰:“開皇初,始除男子宮刑,婦人猶閉於宮。”則其所除者特肉刑,當時所謂宮刑,實未全廢。然此要為一大事,《隋志》不應失載也。

《新書·刑法志》雲:“唐之刑書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貴賤之等數,國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國之政,必從事於此三者。其有所違及人之為惡而入於罪戾者,一斷以律。”《百官志·刑部》亦雲:“凡刑法之書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舊書·職官志·刑部》雲:“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設範立制,格以禁違正邪,式以軌物程事。”《隋書·經籍志》雲:“漢初,蕭何定律九章。其後漸更增益,令甲已下,盈溢架藏。晉初,賈充、杜預刪而定之,有律、有令、有故事。梁時,又取故事之宜於時者為梁科。《志》粱科三十卷,陳科亦三十卷,蓋大體沿梁。後齊武帝時,又於麟趾殿刪正刑典,謂之《麟趾格》。後周太祖又命蘇綽撰《大統式》。隋則律、令、格、式並行。”《隋書·本紀》:開皇元年十月,行新律。大業三年四月,頒律令。四年十月,頒新式於天下。《蘇威傳》雲:上令朝臣厘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舊書·經籍志》有隋《開皇令》三十卷。則四者之並行,實非始於唐也,《舊書·職官志》雲:“凡律十有二章:一名例,二禁衛,三職制,四戶婚,五廄庫,六擅興,七賊盜,八鬥訟,九詐偽,十雜律,十一捕亡,十二斷獄,《新書·刑法志》同。雲“因隋之舊”。案此廢大業律而復開皇之舊也。而大凡五百條。令二十有七篇,分為三十卷。第一至第七曰官品、職員,八祠,九戶,十選舉,十一考課,十二官衛,十三軍防,十四衣服,十五儀制,十六鹵簿,十七公式,十八田,十九賦役,二十倉庫,二十一廄牧,二十二關市,二十三醫疾,二十四獄官,二十五營繕,二十六喪葬,二十七雜令。而大凡一千五百四十六條。凡格二十四篇,式三十三篇,以尚書、禦史台、九寺、三監、諸軍為目。”此唐文法之大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