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2頁)

中國商人因此而受到刺激。他們想:日本商人販運棉布的路線是上海—長崎—仁川,與其如此,不如從上海直接運往仁川,這樣成本更低。中國商人打入朝鮮,必須與日本商人競爭,於是中國同日本之間圍繞在朝鮮的霸權問題,展開了鬥爭。

袁世凱訪問日本的1886年,為亡命日本的金玉均問題,日本同中國、朝鮮之間發生齟齬。

對於朝鮮及其背後的中國來說,金玉均是個大逆罪人。他殺了那麽多大臣,閔氏家族橫遭其難,當然要求將他引渡。

作為日本政府,也不能輕易說:“好吧,把金玉均引渡給你們。”因為金玉均曾是親日派的領袖,他想依靠日本改革朝鮮國政,事敗而亡命日本。如果接受中國、朝鮮的要求,就會使日本的國家信義掃地。

這時,金玉均正使用巖田的化名,潛居在東京府。

1886年6月,內相山縣有朋向警視總監三島通庸及府知事、縣令等發出訓令:

金玉均系朝鮮國民,因國事犯罪,亡命日本。日本天皇陛下之政府認為金玉均居住於日本天皇陛下之領地內,不僅妨礙日本天皇陛下之政府與朝鮮政府親睦相交,更確信其有危及日本帝國之和平靜謐及外交安全之可能。故余以委任余之職權命令金玉均,自此訓令到達之日起十五日內,立即離開日本天皇陛下之領地,直到取消此命令為止。因此,余命令卿等,將此訓令抄送金玉均,遵照執行。倘其不立即離去,則有拘留彼之權力,並盡快采取從日本天皇陛下之領地逐金玉均出境之手段。切切此令。——摘自明治十九年(1886年)七月三日《東京日日新聞》

真是一篇典型的晦澀文章。

經過十五天的延緩,金玉均被拘留,轉送到小笠原島。

把金玉均送還朝鮮,等於殺掉他,於是日本政府用了個苦肉計,把他轉移到小笠原。當然,那裏也是日本天皇陛下的領地,只是離得遠些而已。順便提一下,“小笠原”的命名正是這一年,即明治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