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唐景崧是同治四年(1865年)的進士,在中國屬於統治階層。廣西灌陽人,曾進入翰林院,是優秀人物中的佼佼者,但他不是單純的白面書生。《台灣通史》中有他的傳記,說他“性豪爽,飲酒賦詩,遨遊公卿間”。

作為官僚,他有些地方超出常規。

當他任吏部主事時,在越南爆發了中法戰爭。他志願前往,並建議“起用劉永福”。

這簡直是奇策。劉永福本是太平天國殘部,被清軍追趕,逃入越南境內,成為兵力不足的阮氏王朝的雇傭兵首領。從清政府的立場來看,他是叛逆者。

劉永福十七歲時成了孤兒,不久參加了勢力最大的天地會。天地會是秘密結社,詳細情況不得而知。現在我們能利用的資料,只有清朝官憲沒收的文件、物品和供詞,難以了解全貌,不過,它具有濃厚的反政府色彩,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尤其是南方,及東南亞的華僑中間,它的影響相當深,可能與鄭成功的反清運動有關系,據說同少林寺也有一些關系。

總之,在清代,天地會是一個反政府而遭到鎮壓的組織。組織內部的紀律極其嚴格,會員之間的相互扶助也極其徹底和周到。它以俠義團體自任,習武氣氛頗濃厚,天地會的成員遍及各個階層,尤以下層社會為多。

劉永福二十一歲時加入天地會,他的父親可能早就是會員了。他從小受天地會的熏陶,所以正式入會之後很快便顯露頭角。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是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陽歷為1851年1月11日,星期六。眾所周知,太平天國的基本教義來自基督教。不過,光靠拜上帝會成員來完成革命,兵力不足,所以他們聯合了秘密的天地會。

信奉外國宗教教義的拜上帝會和國粹主義的天地會之間,可想而知,是水和油一樣的關系。然而,拜上帝會在革命實踐中想尋求一種同盟勢力,除了天地會之外,再也找不到別的了。

現在我們隨便叨念著“太平天國”,仔細想想,這個歷史名詞是意味深長的,洪秀全等人言必稱“天國”,但如果靠他們去革命,至多也只能在天國裏而已。僅僅靠他們是不能改變社會的,必須把國粹派的俠義團體天地會拉進來。就像洪秀全等人把“天國”掛在嘴上一樣,天地會經常宣揚的是“太平”。

在日本,一提起“太平”二字,人們就會聯想起相撲裁判員手裏的扇子,那上面寫著“天下太平”。可是,在中國,“太平”一詞卻使人聯想起意義相反的“造反”來。《三國志》這部史書,正相當於日本的《忠臣藏》,為人們所熟知。《三國志》一開始就敘述了從山東到河北一帶,到處有道教造反軍的起義活動,各路諸侯舉兵鎮壓。造反軍的骨幹團體是“太平道”,他們為了區別於敵方,頭裹黃布,因此也被稱為“黃巾軍”。

天下不太平,為了太平才使用武力來推翻現政權,所以,革命軍團用“太平”二字。

太平天國就是這樣以拜上帝會和天地會兩個組織的聯合開始革命的,這兩個相異的組織,在共同敵人還存在的情況下,能夠同心協力。共同敵人就是清政府。

拜上帝會宣揚:“自秦漢以來,我們中國人掌握在妖人手中,受盡了苦楚。”就是說,漢代以後,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一直到清,都是妖怪的世界。

與這種根本認識相反,天地會則標榜“反清復明”。這是古色蒼然的口號,要打倒滿族的清政權,復興明的漢族政權。明政權在二百年前就滅亡了,即使讓它復興,也找不到繼承人。

在拜上帝會眼裏,那個明王朝也是“妖怪”。所以,合作的兩個組織只在“反清”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其他則沒有共同之處。

“太平”和“天國”合作了。但是,在革命運動初期,太平派即天地會的骨幹分子戰死很多,失去了平衡,表面上看來似乎太平派脫離了革命。

年紀輕輕就加入天地會的劉永福也卷入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之中。當天地會脫離革命之後,他也被迫逃往越南。

他逃進越南之後,歸順了阮氏王朝的嗣德帝。這個中國的造反團體逃到國外後便成了那個國家的政府軍。當時,越南有一股同阮氏王朝對立的黎朝派武裝集團,各地土匪也不少。所以,盡管劉永福等不過是殘兵敗將,對阮氏王朝來說,卻是不可多得的盟軍。

劉永福部隊使用純黑底上寫個紅色“義”字的大旗,因此,人們稱之為黑旗軍。黑旗軍在越南成為最強大的軍隊,很受嗣德帝信任。

劉永福深深懂得,唯有武力才是政治上的資本,所以他致力於黑旗軍勢力的壯大。對此,嗣德帝似乎也產生了幾分戒心。劉永福擁有紅河航行權,並可以自行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