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風滿樓(第2/2頁)

以田中侍郎為俠長的“天佑俠”進入朝鮮腹地後,開始刺探軍事情報。其目的,可以認為是為了協助日本軍隊。

其他史料所記載的《全州和約》,除《東學史》中的十二條之外,還有“禁止外國商人的商業活動”。據說,還要求“大院君重返政界”。

東學黨把大院君的名字隱隱約約地提出來,使閔氏一族大為恐慌,這也是促成朝鮮向清廷求援的原因之一。

《全州和約》從時間上看,是在朝鮮政府向清廷求兵、日本以中日《天津條約》為借口決定出兵之後。這個和約,對朝鮮政府來說,是為了爭取時間,也為了避免外國軍隊的武力介入,要借以顯示一下:叛亂已經結束,政治改革也在我們之間談妥了,從外部來的幹涉已無必要。

東學黨也同樣認為應當避免外國武力的介入。

朝鮮政府撤換了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新任觀察使為金鶴鎮。在《全州和約》的談判中,代表朝鮮政府的是這位金鶴鎮和按撫使嚴世永等人。

依據《全州和約》,在全羅道各地設置了執綱所,原有的衙門執行行政事務,由民間的執綱所進行監督。從形式上看,類似行政機關與議會的關系。執綱所當然是東學黨的人擔當,其首長叫執綱。但因為東學黨舉兵,許多地方的官吏逃跑了,所以執綱所也往往參與行政事務。

不論政府還是東學黨,對外都想要表示他們能夠自力更生。這一和約的成功,是不大合乎預定出兵的國家的心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