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進 駐

1

清軍在牙山登陸以後,就地駐紮,不打算進漢城。四百名日軍進駐安靜的漢城。大鳥圭介憑著外交官的嗅覺,發覺各國的眼光都盯著他。

既定的步驟是先由大鳥率領四百名士兵進入漢城,然後接受朝鮮政府正式提出的鎮壓東學黨的請求,引進後續部隊混成旅團,可是,現在這四百名士兵尚且苦於出師無名,何況……

踏入漢城的第二天,大鳥立刻成了各國外交使團攻擊的目標。

袁世凱慫恿朝鮮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朝鮮外署參議閔商鎬和協辦李仙得、李容植等主要官員,分別向大鳥要求撤兵。但是,日本拒不接受。袁世凱又期待各國外交團向日本施加壓力。

然而,各國外交官們只是代表本國利益,向大鳥發出了抗議性質問而已。至於日軍進駐漢城這一現實問題應如何解決,都采取看看動靜再說的態度。他們害怕這時過於積極活動,會使日後行動受限,何況外交團的內部意見也無法統一。

例如:一直企圖南下的俄國認為,日、中兩國都是它的障礙,最好是互相開戰,最後兩敗俱傷。這就是俄國的國家利益。為造成這種局面,俄國必須謹言慎行。日軍進駐漢城,會刺激中國,這正是俄國所盼望的。他們口頭上質問日本政府出兵理由不充分,內心裏卻覺得日本若這麽無聲無息地撤兵,可就太掃興了。

李鴻章也期待著外交團的壓力,他給袁世凱的電報說:

漢城平安無事,而日獨調兵,各使(各國公使)當有公論,我宜處以鎮靜。

李鴻章等待各國外交團的“公論”,未免過於天真了。

朝鮮政府之中,有人從私誼發出一種議論:讓容易洽談的清政府撤走牙山的清兵,以促使日軍撤退。

“都太天真了……”袁世凱表情憮然,自言自語,“不過,已經無計可施了,只好如此。”

要打開困境,只有去說服大鳥個人,想辦法軟化他。

“同大鳥會晤,用筆談還是……”袁世凱嘟囔著,似乎在詢問一旁的唐紹儀。

“那蔡紹基呢?”唐紹儀問道。

蔡紹基是日語翻譯。

“筆談的時候,他不在場比較好些。”

“是的,蔡紹基在旁,居然用筆談,就太不像話了。會談時,給他派個差事。還有,我也參加,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

“好,怎麽辦呢?”

在備前的閑谷黌專攻過漢學的大鳥能寫出達意的漢文,袁世凱想起同他筆談日清同盟論時的情景。

“為自己留條後路,也應當使用譯員!”唐紹儀沉思了片刻,建議道。

“也許……不過,我們又不是靠人情面子去求他,他們把軍隊開進一個平安無事的國家的首都,顯然不占理,我們是去講明道理。這件事還是筆談為好。”

袁世凱同唐紹儀談著話,卻仍然像是在自言自語。他對這件事不大感興趣。同大鳥談談,總比不談好些,不過如此而已,對談判並不抱什麽期待。他向李鴻章發出悲觀的推測:“非口舌所能爭。”

他感到,這一次日本政府的態度異常堅決,非同一般。

不論大鳥個人的世界觀和政見如何,絕不會脫離日本政府的基本方針。

“什麽也不如有軍隊。”袁世凱雖然也這麽想過,但終於沒敢把牙山的兩千名士兵調進漢城來。他似乎覺得這樣會掉進日本的圈套裏。同樣出了兵的清廷可以責難日本的,也只有沒把軍隊開進漢城這一點。如果這時候進駐漢城,無異於拯救日本於困境。

“我方固然處於困境,而日本也在困境之中!”袁世凱又自言自語似的說。

“當然!”唐紹儀用力地答道,“大鳥正被外交團問得張口結舌!”

6月11日,大鳥圭介拒絕了袁世凱提出的談判要求,但第二天又改變了態度,反而找上門來。

大鳥確實苦惱著。

光是海軍少佐向山率領的四百名陸戰隊員和二十名巡查隊員,在漢城就已經夠引人注目的了,令人苦於辯解,倘若再讓後續混成旅團進駐漢城,那他可要招架不住了,只能舉手投降。

大鳥向東京發電報:“漢城目前平穩,請取消派遣後續部隊之舉。”並電告已經出發的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無本使(大鳥)命令,不得率部隊登陸。”

“按目前漢城的形勢,讓大批士兵進駐漢城,無正當理由。”

——大鳥希望東京能了解自己所處的困境,一邊祈禱,一邊起草電文。

這是11日夜晚的事情。

次日,袁世凱和大鳥進行會談。袁世凱看著大鳥的表情,覺得很意外,似乎談判有希望。

大鳥是認真的,而且非常坦率。

“混成旅團的先遣隊八百人由一戶少佐指揮,正在仁川登陸。這是同進駐漢城的陸戰隊換防的兵員,是無法制止的了。不過,後續部隊如無必要,當然可以延期抵達。我也盡力使他們不登陸。同時,請中國也不要調動牙山的部隊,並停止增派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