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帝國飄搖 第二十章 為了忘卻的紀念(第3/6頁)

很快,奇特的景象出現了,逐漸靠攏的日軍驚奇地發現,陳璘的旗艦上竟然看不到任何士兵!船上空空蕩蕩,無人活動,十分之安靜。

這是十分詭異的一幕,但在頭腦簡單的日軍士兵看來,答案十分簡單:陳璘船上的人,已經全部陣亡。

於是他們毫無顧忌,紛紛跳了上去。

然而他們終究看到了明軍,在即將著陸的時候。

其實明軍一直都在,只不過他們趴在了甲板上。

為了給日軍一個深刻的印象和教訓,陳璘命令:所有明軍一律伏身,並用盾牌蓋住自己(挨牌而伏),手持長槍,仰視上方,當看見從天而降的人時,立即對準目標——出槍。

伴隨著淒厲慘叫聲,無數士兵被紮成了人串,這一血腥的場景徹底嚇住了日軍,無人再敢靠近。

趁此機會,圈外的部分明軍戰艦沖了進來,與陳璘會師,企圖攻破包圍圈,但日軍十分頑固,死戰不退,雙方陷入僵持狀態。

然而,就在這戰鬥最為激烈的時刻,陳璘的船上突然響起了鳴金聲。

在日軍思維中,鳴金,就是不準備打了,可如今大家都在海上,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收兵回營這一說,您現在鳴金,算怎麽回事?

而明軍戰船在收到這一信號後,卻極為一致地停止了攻擊,日軍不明就裏,加上之前吃過大虧,也不敢動,平靜又一次降臨了戰場。

這正是陳璘所期盼的,因為這一次,他並沒有故弄玄虛,之所以鳴金,只因為他需要時間,去準備另一樣秘密武器。

他得到了足夠的時間。

隨即,日軍看到了另一幕奇景,無數後部帶火的竹筒自明軍艦上呼嘯而出,重重地擊打在自己的船上,所到之處爆炸起火,濃煙四起,日軍艦隊陷入一片火海。

這種武器的名字,叫做火龍出水。

雖然許多年後,面對拿火槍的英軍,手持長矛,目光呆滯的清軍幾乎毫無抵抗之力,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幾百年前的明軍,卻有著先進的思維、創意,以及登峰造極的火器。

火龍出水,就是明代軍事工業最為優秀的傑作。

該武器由竹筒或木筒制成,中間填充火藥彈丸,後部裝有火藥引信,射程可達兩百步,專門攻擊對方艦船,是明軍水戰的專用武器。點燃後尾部帶火,在水上滑翔,故稱為火龍出水。這也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早的艦對艦導彈雛形。

什麽新玩意都好,反正日軍是經不起折騰了,陳璘和李舜臣趁機突圍,開始組織追擊。

至此,戰場的主動權已完全操控在陳璘手中,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出乎他的意料。

在貓島設下水雷,在觀音浦安置伏兵,正如陳璘計劃的那樣,日軍的所有去路被一一切斷,與順天敵人會師的夢想也徹底破滅,然而他依然疏漏了一點:失敗後的敵人,將只有一個選擇——撤退。

而撤退的唯一通道,是露梁海。

此時防守露梁海的,是鄧子龍,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島津義弘已無任何幻想,他明白自己落入了圈套,此刻唯一的奢望,就是逃離此處。

在這最後的時刻,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窮寇莫追這個成語。遭受重創的日軍艦隊再次聚攏,不顧一切地向堵截他們去路的鄧子龍水師發動了近乎瘋狂的進攻。

明軍畢竟人少,在日軍的拼死攻擊下,防線漸漸不支,行將崩潰。

關鍵時刻,鄧子龍出現了。

他雖然年過七十,卻依然挺身而出,率領自己的旗艦,不顧一切地沖入日軍船陣,因為這是唯一能夠阻攔日軍、爭取時間的方法。

鄧子龍的戰艦成功地吸引了日軍的注意,在數十艘日艦的圍攻下,鄧子龍的船只很快起火燃燒,部下隨即請示,希望鄧子龍放棄此船,轉乘小艇,暫避他處。

然而鄧子龍回答:

“此船即我所守之土,誓死不退!”

然後,他整裝正容,在那艘燃燒的戰艦上,堅持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堅守自己的崗位,無論何時、何地。在他看來,這是他應盡的職責。

從軍四十余年,一貫如此。

【懷念(終結的決斷)】

鄧子龍戰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擋住了日軍的退路。

在島津義弘看來,失去將領的明軍很快就會被擊潰,並乖乖地讓開道路。

但是他錯了。

此時的明軍已不再需要指揮,當他們親眼目睹那悲壯的一幕,怒火被徹底引燃之時,勇氣和憤怒已經成為了最為偉大的統帥。

在復仇火焰的驅使下,鄧子龍的浙兵發動了潮水般的逆襲,日軍節節敗退,被趕回了露梁海內。

在那裏,他們又遇見了分別不久的老朋友:陳璘和李舜臣。

這下熱鬧了,陳璘軍、李舜臣軍,再加上退進來的島津軍和追擊的鄧子龍軍,露梁海裏布滿戰艦,可謂是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