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2/3頁)

可是董卓軍在行進到河南境內的時候,董卓的故主種暠的孫子種邵在夕陽廳攔住了他,說:大將軍何進就要在近期誅殺宦官,希望他此時不要進入洛陽,激化洛陽的形勢。於是董卓軍就駐紮在了離洛陽不遠的夕陽廳,然後給大將軍何進寫了一封信,說他就駐紮在這,如果何進可以誅殺宦官,他就率軍返回西涼,如果何進還是繼續猶豫不決,他就進軍洛陽,親自誅殺宦官。(原文忘記了,等過幾天工作不忙了,我回家查到資料把原文放上來)

當年的八月二十五日,何進被宦官以何太後的名義,詐進了長樂宮,在嘉德殿被宦官所殺。何進屬下軍官吳匡、張璋在得知何進的死訊後,聯合虎賁中郎將袁術攻打皇宮,並且在黃昏時分,袁術縱火燒南宮的青鎖門,這場暴亂開始波及到了整個洛陽。太傅袁隗和他的侄子袁紹在矯詔殺掉了樊陵、徐相之後,又在朱雀門聯合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處斬了中常侍趙忠等人。但吳匡此時認為,何進的死,是他的弟弟何苗和宦官共同造成的,於是又聯合了董卓的弟弟奉車督尉董旻殺掉了何苗。然後,袁紹關閉了北宮門,下令誅殺宦官,並且開始向內宮沖擊。

八月二十七日,張讓、段珪挾持少帝和陳留王劉協等十幾個人步行出谷門,於當天夜裏在小平津被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追上,張讓、段珪投河自盡。

八月二十五日夜,消息傳到了董卓的軍營,董卓率軍向洛陽進發,於八月二十八日淩晨抵達洛陽,在顯陽苑看到了皇宮大火,但是並沒有趕去皇宮,而是分兵包圍了公卿住所,結束了暴動。然後率領大臣至北邙坡迎接皇帝,隨從的還有輕騎五百人,這時有大臣勸說他迎接皇帝,按照制度是不能帶領軍隊去的,董卓訓斥說:“公諸人為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播蕩,何卻兵之有!”

八月二十八日中午,董卓在北邙坡迎接到了少帝和陳留王劉協,根據史書記載:“卓與帝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後所養,卓與太後同族,遂有廢立之意。”那麽此時我們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董卓假如要為自己專權考慮,應該立個比較弱的皇帝才對,為什麽他卻要立能幹的獻帝?那麽是不是可以換一種說法?眾所周知董卓是權力很集中的大臣,而周公、諸葛亮也都大權集於一身,尹伊、霍光還有廢立皇帝的事情,後世都把他們稱為忠臣,那麽董卓在此時的作為和他們類似,為什麽就會被歷史詬病一千多年?並且在隨後諸侯們對皇統發出異議的時候,劉虞、曹操等人都曾經明確的表示承認獻帝的皇統(當時獻帝還在董卓的掌握中)。那麽廢立皇統這項罪名,還能不能成立?而當時著名的所謂忠臣劉備,在得知獻帝被廢之後,就自立為帝,這裏要注意的是,獻帝被廢,並不是獻帝死了,“忠貞之士”劉備沒有想到繼續擁戴這個真正的漢統的帝王,而是自立為帝,千余年來竟然從來沒人說!而且,董卓廢立皇帝比他們更合法,董卓的提議,在經過了公卿討論之後,是皇帝的太傅袁隗親自寫的詔書,並且儀式也是他主持。那麽現在可以得出結論了,董卓被罵了一千多年的真正原因應該是——他失敗了,而別人成功了!

當然,董卓也不是完全沒有私心,少帝為何太後所生,獻帝為王美人所生,董太後所養,董卓與董太後是遠親。何太後的弟弟何苗死在董卓手裏,與董卓勢如水火,而且在東漢太後有攝政的權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後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是為了自保。

實在不能算寫完了,但現在已經是深夜,明天還要工作,虎頭蛇尾吧。此段個人傾向比較嚴重,不能說是客觀,不要往正文裏面算。

董卓在後面所作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我在這裏只談四點:

第一:董卓進入洛陽的全部兵力是五千人,而當時西園軍、北軍總共有七萬到八萬人左右,董卓的兵力不算強盛,那著幾萬中央軍,為什麽在當時這些何進的舊部都投靠了董卓,而不是投靠四世三公的袁閥?如果董卓當時真的就像史書上描寫的那樣天怒人怨,這些剛剛投靠了董卓的士兵,還跟著他一直離開了洛陽到了長安?這些士兵都是京畿附近的人,如果向史書上寫的那樣,董卓那麽殘害他們的家人。而他們還跟著董卓走,有病嗎?而且大將皇普嵩,名士蔡邕、荀爽、陳紀、韓融、申屠幡,直到董卓死後,都繼續為董卓盡忠,之後也拒絕了其他諸侯對他們的征召。這幾個人是什麽人?尤其是陳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資治通鑒,裏面有很大的篇幅在介紹他和他那個被公認為天下士人楷模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