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1章.鹿死誰手 第25節

八百裏快騎把李瑋的急書送到了金雪原車騎大將軍府行轅。

李瑋在書中詳細敘說了洛陽發生的事,李瑋說,洛陽的穩定關系到遠征的勝敗和北疆的安危,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以最快的速度幫助董卓穩定了洛陽局勢。目前皇統已經更叠,新帝已經登基,洛陽形勢正在太傅袁隗大人和司空董卓大人的努力下逐步得到改善,遠征大軍糧草輜重的供應可以得到確實的保證。

李瑋在書中仔細分析了洛陽局勢的將來發展,他認為洛陽政局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有很大的變數,極有可能再次爆發危機。

李瑋說,廢黜少帝,逼迫何太後還政於朝是最快最簡捷最有效的解決洛陽危機的辦法,但當時董卓在迅速控制了北軍後,因為顧及袁隗和朝中大臣們的反對,擔心自己遭到天下人的唾棄,所以遲遲不敢下定決心。直到得到了袁隗的默許和車騎大將軍的支持後,他才下了狠心。然而,在新帝登基的第二天,洛陽的大臣就開始了大逃亡,這完全出乎我們的預料。士人們既然已經縱容和幫助董卓廢黜了少帝,為什麽又突然出爾反爾逃離洛陽?新帝登基的第二天,洛陽數十名大臣和名士大儒就在一日之間消失了,這難道可以簡單地用良心不安來解釋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士人逃離洛陽之舉肯定早有預謀,但袁隗和士人們想幹什麽?

董卓因為忙於整頓十萬北軍,再加上他不懂朝政,所以他暫時沒有幹涉太傅大人處理國事。太傅袁隗就利用這個機會,一日之間外放大臣十幾人,同意了數十名大臣的辭呈,這件事立即引起了董卓的注意,並激怒了董卓。回到家鄉的名士大儒如果口誅筆伐,外放重吏如果擁兵自重,董卓立即就成了天下罪人,他要承擔廢黜少帝的所有罪責,隨後他勢必要遭到各地州郡的聯手攻擊。

北軍剛剛合並整頓,軍心不穩,人心惶惶,董卓在這種情況下,不敢和士人公開鬧翻,所以他立即假天子詔,先賜死何太後,後剖棺戮何苗屍,接著又把何苗的母親舞陽君殺了做花肥,其殘暴行徑令人發指。董卓就是想利用這種殘暴告訴那些蠢蠢欲動圖謀不軌的士人,如果把他逼急了,他什麽事都幹得出來,他甚至可以和大漢社稷同歸於盡。我聞訊之後匆忙趕去阻止已經遲了,只能把弘農王救出來囚禁了事。我發現董卓的失控和李儒的推波助瀾有莫大的關系,為了救下弘農王,我和李儒發生了激烈爭執。這個人對董卓的影響非常大,但他心懷叵測,眼晴裏充滿了仇恨,是個非常危險的人物。我打算有機會把他清理了,免得將來禍害無窮。

廢黜不是董卓一人的事,他得到了太傅大人和車騎大將軍的支持。正是因為有朝中大臣和我們的幫助,廢黜之事才進行的非常順利,沒有任何血腥殘殺。但太傅大人和士人們顯然不想背負這個罪名。他們想把這個罪名全部落到董卓頭上。大人現在實力強悍權勢傾天,士人們不敢激怒你,只好把這個罪名留給董卓了。他們激怒董卓的目的就是想讓他殺死何太後和弘農王,讓本來是一場朝野上下為了穩定大漢社稷的廢黜變成董卓一人的廢黜,而且還是一場血腥的廢黜。

士人們現在可以置身於洛陽政變之外了,所有的罪孽都是董卓一個人的,士人們的所作所為也都是因為受到了董卓的脅迫。董卓從一個挽救洛陽危亂的功臣變成了危害社稷的亂臣,太傅大人和朝中的大臣們則從危害社稷的亂臣變成了拯救社稷的功臣。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董卓屈服,要麽大家平分權柄相安無事,要麽外兵四起攻伐董卓。大漢社稷的安危在董卓和士人們的眼裏,已經變成了他們爭奪國家權柄的鋒利武器。

董卓雖然以最快的速度搶在太傅袁隗之前掌控了北軍,但他隨即就把可以獨掌權柄的優勢盡數喪失了。太傅大人和士人們步步設計,依舊牢牢地控制著洛陽局勢。現在,董卓如果想繼續倚仗手中的重兵獨掌權柄為所欲為,他就要面對天下人的唾棄和隨之而來的討伐,他將變成千古罪人,最後一無所有。所以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和士人妥協,雙方各執權柄,繼續維持洛陽穩定的局面。

董卓當然不願意白白放棄到手的權柄,他找到了我,希望得到車騎大將軍的幫助,以武人治天下。他說他寧願和車騎大將軍平分權柄也不願意受制於士人。我拒絕了董卓的提議,不是因為他殺了何太後,囚禁了弘農王,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而是因為我們需要洛陽的權勢平衡。董卓如果獨掌權柄,以他手上的重兵和部分士人的幫助,以後必將成為掣肘和威脅我們的最大敵人,這對北疆來說,太危險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董卓,我們迫切需要洛陽權柄的制衡,需要董卓和士人之間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