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25節(第2/4頁)

袁紹之所以非常肯定李弘將南下幫助討董大軍攻打洛陽,原因就在於此。面對先帝的遺詔,公主的哭訴和督請,還有一個故主劉虞的命令,在這三重壓力之下,李弘敢不俯首貼耳,乖乖聽命?

討董大軍的最終目的是什麽?占據洛陽,重建皇統,然後以袁閥為首的士人完全控制大漢權柄。

公主並不清楚這份遺詔背後的事情,她只知道自己的弟弟,當今天子被奸佞董卓挾持,需要自己去幫助他,去把他救出來,她並不知道當今天子和董卓都已經成了這場權力角逐的犧牲品。面對公主的百般哀求和哭泣,李弘無所適從。

如果自己告訴公主,說我已經決定攻打討董大軍,逼走董卓,然後以洛陽為中心,制衡天下,那公主會不會理解?李弘苦笑,顯然,公主不會理解。自己這麽做,置天子聖威於何地?置社稷於何地?自己憑什麽要制衡天下?憑什麽可以肆無忌憚地踐踏神聖不可侵犯的皇權?自己這麽做,對大漢的戕害比董卓禍亂綱紀要更加嚴重,這可能會直接導致大漢皇權的毀滅,大漢社稷的崩裂。

李弘拿著先帝遺詔,在大帳內團團亂轉。南下已經是事實。雖然自己沒有盡起北疆大軍,但五萬主力外加數萬屯田兵,人數已經足夠多了,只不過自己南下和公主要求自己南下的目的大相徑庭。一旦公主知道真相,自己將如何解釋?自己這麽做的理由呢?李弘覺得自己的理由太牽強了,說出來公主不會相信。自己說到底不過就是為了一個貧瘠的北疆和數百萬饑寒交迫的災民而已,這和大漢天子的聖威,和大漢社稷的興亡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沒有人相信自己是為了北疆,自己終將和董卓一樣成為禍國之臣而遭到天下人的唾罵。

還有自己的故主劉虞。先帝臨終前曾下旨拜劉虞為太尉,參隸尚書事,主掌國事。但因為事情發生了變化,劉虞沒能回京。現在如果劉虞南下,自己於情於理,都要聽從劉虞的指揮,如果他要自己攻打董卓,自己該怎麽辦?聽從劉虞的指揮,命令大軍倒戈一擊,京畿必將陷入連番混戰。這一仗打下來,短期內不可能有任何結果,數百萬災民滯留在河東和邊塞,北疆必將崩潰。

這一刻,李弘猶豫了。

顧大利還是顧小利?如果兩利皆失,我怎麽辦?我如何向追隨自己多年的部下交待?如何面對十萬隨我奮戰的黃巾軍將士?如何面對那些戰死疆場的兄弟?如何面對數百萬災民那一雙雙痛苦的眼晴?

李弘沖出大帳,走到了春寒料峭的沙陵湖畔,心中痛苦不堪。如何取舍?何去何從?

劉虞的書信送到了雲中行轅。

不出李弘所料,劉虞在書信中極力要求李弘參加討董大軍,希望他立即率軍南下攻擊長安和潼關,切斷董卓的退路,把董卓困在洛陽,以便和袁紹的討董大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董卓,攻占洛陽。

劉虞說,大漠的安撫和邊疆的戍守由鮮於輔負責,北疆的流民、屯田、春耕等事由趙岐全面負責,還有兢兢業業的各郡太守,你有什麽擔心的?難道他們都不如你做得好?你是大漢國的驃騎大將軍,你的職責就是拱衛社稷,保護天子和大漢的黎民百姓,在今天這個危難之際,難道你還分不出對與錯,忠誠與叛逆?春耕之後,我將率軍南下和你會合。

考慮到幽州的戍邊問題,劉虞希望李弘立即命令建威將軍閻柔率軍進入薊城,以保幽州的安全。劉虞說,去年,公孫瓚因為在幽州方向策應你的進攻,被你舉薦給朝廷,封了個討虜將軍,結果他恃功自傲,處處和我作對。今年正月我賞賜給烏丸諸部的禮物被他派人在半道搶了,幾個奉命安撫胡人的府內掾屬也被他打了一頓,而丘力居等烏丸首領派來獻貢的使者還沒到薊城,就被他暗中殺了。我叫他到薊城來談談,他連理都不理我,眼裏根本就沒有我這個上官,飛揚跋扈到了極致。公孫瓚仇恨胡人,反對招撫胡人,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殺戮胡人,如果任由他這樣在幽州胡鬧,幽州的胡人不堪忍受,遲早都要叛亂。

劉虞的意思是要李弘把閻柔派駐到薊城,以壓制和約束公孫瓚的驕橫不法,否則,他放不下幽州,更無心南下進京。

得知劉虞即將南下和自己會合,李弘心裏更是沉甸甸的,一臉愁容。前來送信的幽州府比曹屬劉範看到李弘神情悶悶不樂,以為他擔心幽州的事,於是開口大罵公孫瓚,就差沒有說公孫瓚是叛逆了。

李弘對公孫瓚一直很敬重,聽了心裏很不高興。李弘剛剛恢復記憶的時候,第一次聽到公孫瓚的大名還是在慕容風的大帳內,當時慕容風極力誇獎公孫瓚,這給李弘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在李弘的心裏,公孫瓚就是大漢國的英雄,一個讓人敬仰的悍將,他不喜歡聽到有人侮蔑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