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風乍起(第2/4頁)

難怪史書裏說明清時的西安城只有唐長安的七分之一大小,狗日的,大,一塊塊青磚平地壘起的長安城實在是太大了,而這份巨大在染上了時間沖刷出的黝黑顏色及朝陽霞光之後,整個城就莫名的有了一份恢弘大氣的雄壯與厚重的蒼茫。

過了灞橋的唐成靜靜駐馬遠觀了許久之後,這才繼續前行,行約十余裏,兩人已到了長安十二門中最大的明德門外。

高達數丈的明德門有五個各容四輛馬車並行的闊大門洞一排並立,各色人等自其中川流不息卻又各行其道。其時旭日初升,萬道霞光披灑在一望無際的城墻上,城門上琉璃作頂的門樓反射出道道金輝,使得眼前的長安陡然幻化成為一座只應在仙山妙境中出現的恢恢黃金之城,目睹如此奇景,唐成終於明白並直觀地感受到了“黃金之城”這一稱呼的由來。

唐成的表現倒還好些,明德門外,此時有許多像唐成這樣第一次來到長安的,都是駐馬不進,目眺城墻感嘆不已,其中,甚至有許多雜樣服飾的異族蕃人,在城前俯首跪拜,口稱“神跡”不絕。

唐成的性子並不輕狂,但此刻看到眼前這一幕時,心中也不由自主的生發起自豪之意。

於城門處查驗“過所”後,穿過長達五十余米的城門,最先出現在唐成眼前的就是朱雀大街,這條堪稱長安城中軸線的主街寬達一百五十余米,比後世首都天安門前的長安街足足要寬上兩倍,而這寬度正與高大聳立的城墻相得益彰。

到了長安,唐成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眼前所見的一切似乎都是大號的。而正是這種種具體而微的大,撐起了整個長安恢弘磅礴的大氣。

一進明德門踏上朱雀大街後,眼前就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說一句車如流水馬如龍並不為過,許多士子之類的人物,邁著方步,端顏緊肅的走過;也有那鮮衣怒馬的豪室子弟,帶著大群的仆從呼嘯而去,引得路人紛紛側目;間中夾雜著身著輕皮裘,辮發,腳穿烏皮六合靴的突厥人;戴耳環,披肩布的五天竺人;以及身穿小袖袍、皮帽上繡著花紋鑲上絲網的中亞胡人昂然而過,而行人毫無驚奇之色。短短的時間裏,唐成已經見到了來自數十個不同國家的人,在這長安街頭來去。

“千國之都,省市氣象,名不虛傳哪!”至此,史書中的長安,想象中的長安與眼前的長安已在唐成心中融合為一,訪古之幽情徹底發泄出來後,唐成一改剛才的緩轡而行,加快了腳步。

“大官人,咱們在那兒投宿?”來福跟著唐成一起出來,兩人的食宿及雜事俱是由他負責,此刻已到長安,按唐成山南東道鄉貢生的資格時能住進禮部安置的地方的,是以來福因有此問。

“有一兩千士子從各地趕來應考,禮部安排的地方還能好到那兒去?”唐成笑著擺了擺手,“咱們就不去找那個不自在了,撿離皇城近的坊區找間客棧吧。”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當唐成兩人在距離皇城僅有一街之隔的道政坊安頓下來時,發現他們投宿的這家客棧裏幾乎八成客人都是各地趕來應考的鄉貢生。

在對長安沒有一個更為細致的了解時,唐成沒打算去見臨淄郡王李隆基,是以他也就沒去找張亮,由來福拿著行囊隨小二去客房安置,走進客棧的唐成則施施然走進了客棧一邊附帶著的酒肆。

秋風起渭水,落葉滿長安。秋末冬初天氣已寒,魚兒酒不合時令,但三勒漿卻是正當其時。叫了一甌三勒漿及幾個下酒小菜之後,唐成邊在靠窗的座頭上持甌自酌,邊聽著酒肆中其他士子們的隨意閑話。

唐成聽了幾句,明白酒肆裏的這些士子們在議論的正是今次科考之事,此刻說話的是距他座頭不遠處的一個三旬儒生,“鏡元,你倒不必如此,禮部不是已經張榜說明過了,那些個賓貢生並不占咱們鄉貢生的取中名額。”

畢竟也是讀書人,唐成對這賓貢和鄉貢還是清楚的。此時唐朝的禮部科舉就跟後世裏那些個知名大學的錄取一樣是對全世界開放。像他這等唐人考生便被稱為“鄉貢生。”而那些異國申請參加唐朝科舉的考生則被稱為“賓貢。”取賓客之意,這些賓貢生若能考取,則與鄉貢生一樣經由吏部分發授官。所以長安皇城各部裏還多有深目高鼻的異國官員。

而在所有的賓貢生裏面,尤以扶桑和新羅之人最多,聽那些士子們說話的意思,今科日本和朝鮮韓國的賓貢生比之往年更多,由此,這些鄉貢生們就難免擔心他們會擠占禮部的取中名額。

“說是這麽說,不過每年禮部取中的人就那麽多,賓貢生取中的多了,咱鄉貢生的自然就會少些。也不知禮部在想什麽,竟然放了這麽多蕃人應考。”那字喚鏡元的年輕考生憤憤然端起面前的酒盞一飲而盡後,“嘭”的一聲往桌上一頓,“還有那些扶桑矮子和新羅棒子也真是犯賤,不好生在他們那鳥島上呆著,跑長安來湊什麽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