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下)

天不亮,趁著小妹還沒醒,陳恪把她輕輕平放在床上,慢慢拉過被子,親一親她的額頭,便躡手躡腳的出去,他最不喜歡執手相望淚眼的離別場面,那會讓人英雄氣短。

卻不知,身後的小妹睜開眼,滿目淚水送他離去……

※※※

眉山碼頭上,陳恪與前來送行的蘇軾道別,囑咐他照顧好小妹,便登上了早等在那裏的雙層官船。

上了船,除下孝服,換上一身素衣,陳恪來到前廳與王珪相見。

王珪先表達了慰問之情,又對無法親臨至祭而表示內疚。

陳恪代表嶽家表示感激之後,轉入正題道:“王公,見到張相公了麽?”張相公就是張方平,這老兄去歲便已升任三司使。誰知在啟程之前,川南發生了瑤部叛亂,他不得不留下來平亂,二月裏剛剛收拾利索,準備再次啟程,結果又出了儂智高事變……

“沒有,他已經去雅州了。”王珪搖頭道:“不過有樞密院給我的廷寄說,陜西諸路的部騎數萬,也在向成都移動,還有湖廣的部隊,也從水路進發,樞密院還發了一千車兵器,不日運到。有他們做後盾,我們的把握能大些。”

“但是,蜀中的百姓又要遭殃了。”陳恪嘆氣道:“本地為兵,客鄉為匪,這麽多軍隊湧入蜀中,怕不只是防備儂智高吧……”

“要不怎麽說,兵乃不祥之物,不可妄動呢……”王珪雍容大度,是那種典型的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官員,他當然知道,朝廷一面防備儂智高,同時也防備蜀中有趁機人作亂,再鬧一出王小波出來。

“最近局勢如何?”既然已經出來了,就管不著身後了。不如盡快完成任務,讓那些客兵沒理由在蜀中久留,這才是對家鄉父老最有用的。陳恪便換個話題問道:“我在眉山,見過不少地方官,都說現在人心惶惶。”

“是啊,現在成都都盛傳,儂智高將率軍入川的消息,加上蜀地匪患不絕,羌民地區一直動蕩不安,州府官員對此深信不疑,忙著調兵修築城墻,日夜不得休息,百姓亦很受驚擾。”王珪面帶憂色道:“咱們蜀人被兵亂嚇破膽了,許多巨富甚至舉家外遷,也有趁機渾水摸魚的。我看用不著儂智高殺過來,蜀中自己就亂了。”

“相信以張相公的能力,會穩住局勢的。”陳恪安慰他一句,皺眉道:“不過,儂智高的事情,兩川官員也才剛剛知道,怎麽會傳得沸沸揚揚呢?”

“說來也巧。”王珪苦笑道:“就在上月,儂智高還活著的消息,被往來大理商幫帶出來了。地方官被他兇命嚇破膽,三天五奏,誇大事態。朝廷八百裏加急勒令張相公封鎖通往大理的諸要道,所以他才會去雅州。”

“真是添亂啊。”陳恪嘆口氣道:“問題是我們這邊一鬧騰,大理那邊豈不要緊張起來?”

“那是自然。”王珪道:“等我們到了雅州,見著張相公就知道了。”

第二天上午,三艘官船抵達了雅州治所雅安城,這裏是大宋與番邦茶馬貿易的榷場,因此繁華更勝眉州。

除了是重要的商貿城市之外,這裏還是大宋的邊防重鎮……盡管雅州不是大宋王朝的邊陲,但卻是朝廷勢力的盡頭。再往南走,就要進入少數民族各部控制的十萬大山了……大山那邊的大理國也是一樣,兩國雖然理論上接壤,但實際有上千裏的崇山峻嶺橫亙著。之間盤踞著數不清的各族蕃民,這也是兩國幾乎斷絕往來,尤其對宋朝來說,大理存在感極差的原因。

所以雅州便是大宋的邊防治所所在,這裏常駐禁軍兩萬,並有隨時征調臨近五萬土兵的權力。在王珪和陳恪想來,如此風聲鶴唳的時刻,雅安城肯定已是草木皆兵了。

誰知道眼前的碼頭上,竟仍然商旅雲集,未見軍隊大規模集結的跡象。

碼頭上有茶馬司的官署,見到三艘大官船前來,連忙上前詢問,是否乃汴京使團。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後,那茶馬司的提舉官便求見上官。

請示之後,侍衛們放他上去,一見到紫袍玉帶的王珪,那提舉便大禮參拜,口中道:“我們相公早就知道欽差要來,但為避免制造緊張氣氛,所以沒派官兵迎候。要我代他向上差致歉。”

“國家有事,豈能講那些虛禮?”王珪搖頭道:“你們相公在哪?”

“在府衙。”

“速速帶路!”

※※※

“哈哈哈……”雅州府衙,張方平早已得到通稟,來到門口迎接王珪一行。他是個身材高大、面皮黝黑、聲音洪亮,看上去是個很直爽的官員。但那雙深如秋潭的眼睛,讓人知道這個半老頭絕不簡單。他雖然比王珪大十來歲,但也是京中舊識,如今在這西南邊陲重逢,自然十分開心。他抱拳朗聲笑道:“禹玉老弟,別來無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