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雲詭(上)(第2/2頁)

有了龐籍的支持,文彥博立下軍令狀——如果裁軍以後社會治安出現問題,或者其他方面出現了問題,唯我是問!

男人要的就是這份魄力,文相公是不折不扣的爺們,在他的力主之下,官家終於同意裁軍。

在文彥博和龐籍的緊密部署下,各地廂軍、邊軍中,凡年齡在五十歲以上,或自願歸農的,都可以回家。這樣國家可以節約軍餉,民間也有人種地,老卒們也可以與親人團聚。最後全國累計裁軍八萬人,國內也沒有發生什麽惡性事件,宋朝開國來的首次大裁軍宣告成功,大大緩解了財政緊張。

但是,還沒來得及乘勝追擊,兩人便相繼被搞了下去,其中搞掉文彥博時,陳恪還是出了大力的。當時,他還很是得意,認為古人也不過如此,自己一個小小的書生,就能通過計謀,神不知、鬼不覺,把堂堂宰相搞下去。

多年以後,隨著他經歷漸多,見識漸廣,終於回過味來……提供黑材料的,是柳老爺子,找人彈劾的,還是柳老爺子!自己明明被那老倌兒給當猴耍了……

不過一個柳老爺子,沒有那麽大本事,但整個將門集團有!因為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大宋將門已經沒有開國時的煊赫,變得十分低調。但低調不代表不存在,曹家、王家、楊家、柳家、慕容家……這些開國功勛的後代,一直牢牢把持著宋朝的軍界。

盡管沒有樞密院的兵符,他們一個兵也調不動,但軍中就是他們的地盤,他們的根本利益。裁軍就是在動他們的徒子徒孫,傷害他們的利益,自然遭到他們的反噬。

百年積累的底蘊,一旦勃發,是出身微寒、驟登顯貴的相公們無法抵禦的。

就連文彥博這樣的智者,都只能黯然離場。不過他還算幸運的,因為知道自己得罪了軍隊,所以外放時,堅決不接受與軍隊有關聯的職務,寧肯當個知州逍遙數載,也不去找那不痛快。

龐籍就慘了,這老倌兒被放到西北防備西夏,手下全是兵……而當年他在西北裁軍三萬,砸了不知多少軍官的飯碗,現在又想讓他們為己所用,現實麽?

因此朝野一直流傳,導致龐相公身敗名裂的屈野河慘敗,其實是將門集團聯手送給他的禮物……不然根本無法解釋,一直和西夏小打不斷的老西軍,能輸成那個鳥樣。

但是前去調查敗因的禦史,回來之後的報告中,認定是邊將輕敵冒進所致,逝者逝矣,已經再也說不明白了。

※※※

二位相公下課,裁軍之事戛然而止,所削減的幾百萬貫軍費,也很快被各項激增的開支沖銷掉,朝廷再次出現了入不敷出。

這種局面下,富相公給出了他的應對之策——繼續裁軍。既然上次裁軍效果良好,那有什麽理由不繼續下去呢?盡管有人勸他,要小心前任的教訓,但富相公君子不惜身,並不在意。

但與文相公時不同,他沒有得到樞密院的支持。韓琦認為,大宋和西夏處於敵對狀態,遼國又在挑釁,朝廷應該增加軍費,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動搖軍心。

盡管富弼在張方平的支持下,得到了官家的首肯,通過了再次裁軍十萬的決議,但沒有樞密院的配合,裁軍進行的步履維艱。想動哪支部隊,樞密院都會給出無數理由,闡述動不得的原因。

而將門集團的報復很快就到,他們設局做掉了張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