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為有源頭活水來(中)(第2/2頁)

“大人,有時候我覺著。”周定坤苦笑道:“你還真是自找苦吃。”

“人麽,總得在物欲之上,有點別的追求。”陳恪卻笑道:“我如今找到了自己的追求,樂在其中、何苦之有?”

※※※

果然不出所料,很快有禦史彈劾陳恪,結交番邦,圖謀不軌。還要求仔細審查這些夷狄的來歷身份,以免有敵國奸細混在其中雲雲。若不是陳恪早做了萬全準備,還真夠他喝一壺。

饒是如此,陳恪也不敢大意,趕緊上疏自辯,用一篇感情充沛的文章,將一幹阿拉伯學者描繪的人品高潔、不肯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在聽說大宋朝賢君在位、政治清明、重視文教、兼蓄並包後,毅然克服千難萬險,迢迢千萬裏來投……

又將其一路上所遇到的風暴、瘟疫、海盜、迷航、缺水、疾病等種種艱難險阻,描寫的淋漓盡致、催人淚下。讓觀者無不深深為這些阿拉伯人的堅韌執著而感動……

據說官家在看了奏章後,竟連連嘆氣道:“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當日禦前當值的是王珪王相公,他是陳恪的同鄉前輩,只是在政事堂資歷太淺,一直也不敢亂說話。但這點無關宏旨的小事,他還是能幫上忙的,於是對官家道:“有道是‘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這些外邦人士如此誠心歸附,又是飽學的讀書人,付出那麽大代價來到汴京,朝廷卻對他們不聞不問,甚至橫加猜忌,實在讓人寒心。不如遣使慰問、稍加優渥,以示我天朝有容乃大!”

“說的不錯。”趙禎點點頭,卻有些為難道:“但這些人的來歷……只聽陳恪一面之言,著實難以讓人放心,若朝廷貿然恩賞,只怕將來難堪。”

“陛下所慮甚是。”王珪道:“然我們也不必給其官職,只消遣使前去,稍加慰勞,也看看這些人到底是不是陳仲方所說的學者。若果是的話,不妨再多賞些文具書籍,勉勵其學習大宋文字,將來若能將番邦書籍譯成漢文,也不是一樁美事啊。”

“唔。”王珪為官,向來安全第一,出的主意,自然也安全的很。用在這件事上,倒是甚為得體。趙禎頷首道:“就這麽辦吧,愛卿命人好做,再來復旨。”

“是。”王珪恭聲應下。

很快,負責南蕃交州,西蕃龜茲、大食、於闐、甘、沙、宗哥等國貢奉之事的鴻臚寺懷遠驛官員,便奉皇命探訪了一幹阿拉伯學者,並送去了木炭、米、酒、絲絹等賞賜若幹。

雖然雙方語言不通,但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飽學宿儒的舉止氣質,還是不難看出來的。還有阿齊茲這個八面玲瓏的詐騙犯在,連哄帶孝敬,自然讓鴻臚寺官員滿意而歸,回來在報告中,著實將這些阿拉伯人誇了一番,說他們雖‘貌不同,語不同,然舉止文雅,儼然有禮,絕非粗魯野蠻之輩。’

同時,阿齊茲還準備了珍貴的禮物,諸如波斯地毯、大馬士革刀劍、寶石工藝品、阿拉伯風情的金銀制品、等上百樣貢物進獻給大宋官家。

趙禎聽了回報,看到這些禮物後龍顏大悅,親筆題寫‘遠道而來’、‘一視同仁’兩道手書,賜予這些阿拉伯人。另外,還有許多筆墨紙硯書籍賜下,讓等著皇帝十倍回賜,好大賺一筆的阿齊茲,不禁大跌眼鏡。

後來陳恪告訴他,大宋朝只向外國人展示自己的慷慨,現在官家承認你們是子民了,接受你們的孝敬,也就理所當然了。

再說,有這‘一視同仁’四個字,日後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在大宋生活、做學問,子女甚至參加科舉做官,已經算是賺到了。

阿齊茲只好打落牙往肚裏咽,轉過臉卻對那幫阿拉伯人大言不慚,說我下了血本,幫你們打點關系,日後可以‘安安穩穩的在大宋生活、做學問,子女甚至參加科舉做官’,之前的過節,可以一筆勾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