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權力遊戲(第6/13頁)

為什麽劉邦屢屢屠城,卻被稱為仁者?為什麽許多史學家就注意不到,或是發現不了劉邦三次屠城的記載?

這是因為,劉邦知道權力的秘密成因,而史學家不知道這個。

史學家們之所以沒有注意到劉邦三次屠城的記錄,甚至將劉邦血屠武關,描述成“深受沿途百姓的擁護和歡迎”的場景,這是因為史學家的腦殼,被秦始皇劉邦之類的權力狂,給忽悠傻了,堅信仁者無敵——史學家們也只能信這個,不信這個,難道他們還能信不仁者無敵嗎?

實際上,劉邦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洞悉權力秘密的人。這個秘密,有可能是張良告訴他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悟出來的。他知道所謂的仁者無敵,只是騙騙缺心眼的史學家的,權力真正的秘密,就在其成因上。

什麽叫權力的成因?就是指權力形成的過程。

劉邦比任何人都清楚,權力的形成,只有三個來源:一是通過智慧與思想獲得。二是通過商業財富獲得。三是通過暴力殺戮獲得。

先說權力的第一個來源,智慧與思想。這實際上是仁者無敵的變形表述,仁就是最大的智慧——但智慧本身是排斥權力的,當然權力也排斥智慧。掌握了智慧的人知道,權力所帶來的恣意享受,是需要以後人的福祉為代價的。如果劉邦真的是什麽仁者,他就會對權力忌憚三分,絕不可能為了自己的享受,而讓後人付出慘烈的代價。

權力的第二個來源,就是商業財富。財富具有顛黑倒白、左右人心的力量,這就是權力的特質。所以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劉邦,都對商人充滿了警覺。秦始皇是將商人劃為罪犯,直接抓去服苦役。相比於秦始皇,劉邦確實仁慈許多,他只是不允許商人穿絲綢衣裳,不許騎馬,以示羞辱,並沒有以酷刑相加。

權力的第三個來源,就是十足的暴力。無論是戰國史還是秦漢史,都是典型的暴力史。秦始皇能夠稱孤道寡,就是因為他駕馭著當時最恐怖的暴力機器。經歷過秦始皇消滅六國歷史的劉邦,對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如果他想要取代秦始皇,坐擁天下的話,那麽他就需要比之於秦始皇時代更兇狠、更殘暴的戰爭機器。

正是因為知道暴力機器所具有的強勢力量,所以劉邦到了武關,盡管武關並沒有表示出絲毫的抗拒意識,但劉邦仍然下令屠城。

屠城,殺光武關城中的每一個老人,每一個兒童和每一個婦女。不要理會他們的痛苦和哀號,統統要殺光。

血屠武關,只是因為武關是通向關中的南大門。當婦孺老者被屠殺的哀號之聲,遙遙地飄入鹹陽,劉邦能夠想象出當地居民的戰栗與恐懼。

國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暴力不會讓人屈服,這個觀念大錯而特錯。事實上,暴力是讓人屈服的最主要力量,在暴力的淩壓之下,人的心理會感受到極度的恐懼,恐懼的力量,會把正常的人格擠壓破碎,扭曲變形,最終形成一種無可救藥的奴性人格。自秦始皇而始,中國泥陷入皇權專制而不可自拔,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暴力擠壓之下的民眾形成的奴性人格,一個由奴才組成的國家,從此生生不息地繁衍著權力這只怪獸。

這就是歷史的真相。

只不過,這一切與劉邦無關,他正在大踏步地向著權力的頂峰挺進,誰也別想攔住他。

只是有一樁麻煩事,他在武關屠城,難道不怕激起鹹陽民眾的反抗心理,橫豎也是個死,莫不如死守一戰?

如果有誰這樣想,那就太低估劉邦了——“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於高”。劉邦一邊在武關屠城,一邊派使者秘密聯系趙高,鹹陽城內,自然有趙高替他摧毀權力體系,他要在鹹陽城中形成巨大的權力真空。鹹陽城內的百姓,民權早已被剝奪得一幹二凈,喪失了填補權力真空的可能。

那麽,趙高又是怎麽配合劉邦的呢?

帝國毀滅者

確切地說,配合劉邦摧毀大秦帝國的,並非是趙高,而是秦始皇。

這話是什麽意思?

我們來看看《史記》中的一段記載:

秦王聞高彊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史記·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這裏說,秦王嬴政聽說趙高能力極強,精通獄法——所謂精通獄法,就是精熟法令條文,再無辜的人落到他的手中,他也有辦法讓你乖乖認罪。於是秦王嬴政提拔趙高為中車府令。從此以後,趙高就成為了秦王嬴政小兒子胡亥的家庭教師,專門教授胡亥刑獄理論知識。但不知怎麽搞的,趙高犯了大罪,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麽罪,但秦王嬴政高度重視,令蒙毅以法令制裁。此案由秦王嬴政親自來抓,蒙毅豈敢怠慢?判決趙高死刑,除其宦籍。等判決書下來,秦王嬴政卻一筆勾銷,對趙高犯法之事,不予追究,官復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