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有所求

【1、掃平後院】

打敗了公孫衍組織的合縱聯盟,張儀又回到了秦國的相位。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再次將擴張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群臣紛紛獻計獻策。

司馬錯認為秦國應該向南發展,先經掠巴蜀。一提到巴蜀張儀差點樂了,這個想法也太土包子了。

當時巴蜀生產力水平低下,位置偏僻,中華文明的春風還沒有攪動那裏的空氣,華夏傳統的細雨還沒有滋潤過那裏的土地,那裏的人民仍然生活在半原始狀態。巴蜀地區四面環山,交通困難,只有有限的幾個出口與外界相連,即便如此也是山路十八彎。到了唐朝,李白走了一回,遂發出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

張儀滿臉不屑,提出了自己設計的宏偉藍圖。“秦國的出路在東方,秦國的目標是韓國。秦國應該聯合楚魏對韓國用兵,讓楚國攻取南鄭,魏國占據南陽,秦國攻取新城和宜陽,這樣秦國東出的道路就暢通無阻了,而且還可以順勢嚇唬一下周國。周天子一害怕,就會乖乖地將象征周朝統治權的周鼎乖乖交出,秦國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秦國的王業就成功了一半。那是多麽廣闊的前景,那是多麽氣派的鼎,那是多風光的舉動啊。與此相比巴蜀之地簡直是荒蕪之地,向巴蜀進軍真是費力不討好。”

張儀說完,滿有把握地認為秦王將采納他的建議。司馬錯說話了,雖然沒有張儀的滔滔雄辯,和富有感染力的現場說服效果,但句句在理,字字服人。他說:“攻韓國,臨二周,奪九鼎,挾天子令諸侯雖然很有看頭,但是不如占據蜀地來得實惠。國家的富裕是以寬廣的耕地為基礎,軍隊的強大靠得是大量財富,如果想成就王業,就不能樹敵過眾。現在蜀地政局混亂,秦國正好可以以解放者的面目出現,如此則廣地、富民、樹徳。如果按張儀所說出三川,臨二周,攻韓國,韓國周國必然會聯合起來抵抗秦國,魏國楚國也會做他們的後盾。秦國將陷入無休止的苦鬥。因此,伐韓不如圖蜀。”

秦惠王聽完兩人的辯論,最後采用司馬錯的建議。張儀這才發現自己低估了秦國人的務實精神。秦國人不像他所熟悉的山東人那樣喜歡追逐虛名。秦惠王的考慮則更為長遠。前年,秦國與三晉聯軍交手之際,義渠人在後花園放的那把火至今仍讓秦惠王心有余悸。司馬錯的提議正好符合了秦惠王心中的想法:攘外必先安內。秦國只有在函谷關以西樹立起絕對的權威才能放心大膽地與山東六國周旋,而且占據巴蜀便可以實現對楚國的包夾之勢,為以後進攻楚國提供便利。

司馬錯,沒有錯。據司馬遷講,司馬錯還是他的遠祖。

於是一個新的門羅主義成被列入秦國的發展綱要。兩千年後的美國也幾乎走了同樣的道路,美國在與歐洲列強在世界範圍內爭霸之前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確保對美洲的決定控制。

秦國開發大西南計劃正式啟動。

第一步,軍事占領。

在這之前,巴蜀地區發生內訌,蜀國攻打巴國,巴王抵擋不住,只好采用引狼入室的下策,向比他們兩國加起來還強大的秦國求救,秦國樂不得地披著解放者的羊皮向巴蜀進發。領軍的將領是司馬錯和都尉墨。這支秦軍沿著漢中石牛道向蜀挺進,走完了一座山又一座山,繞完了一個彎又一個玩,走得秦軍士兵都急了,紛紛嚷嚷:“說是讓我們去打仗,猴年馬月才能見到人頭啊?”正說著呢,前面豁然開朗,看來是到地方了。蜀王領著他那點軍隊已經恭候多時了,地點是葭萌(四川劍閣附近)。一看到敵人晃動著鮮活的人頭,秦軍士兵眼睛都綠了,司馬錯一聲令下,秦軍迅速組織起進攻。

原始粗糙的蜀軍哪裏是訓練有素的秦軍的對手,秦軍士兵輪起大刀一頓橫砍豎剁,直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秦軍士兵抱著砍下的人頭很解氣地說:“能砍這麽多腦袋,還真對得起咱這雙腳。”蜀王扔下他的軍隊,落荒而逃,結果跑也沒跑利索,被秦軍在武陽(今四川彭山),追上殺死。蜀王臨死還納悶呢,我的軍隊很勇猛的,怎麽今天這麽菜啊。蜀國就此滅亡。

巴王滿心歡喜地盼來了解放者秦軍。沒想到秦軍卻突然脫掉解放者的羊皮,露出了惡狼的本來面目。巴王好不後悔,但是已經遲了,只好乖乖地做了秦軍的俘虜。巴國也宣告結束。

第二步,殖民。

秦國人辦事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蜀地偏遠,秦國直接管理起來非常不易,所以就先采用了蜀人治蜀的政策。秦國雖然殺死了蜀王,俘虜了巴王,但畢竟他們的家族在當地仍然有很大的勢力,秦國封之為君長,並送秦女做他們的老婆。秦國人也真夠狠,不但占領人家的地,還要修正統治家族的基因。通過通婚,下一代的統治者便帶有1/2的秦國血統,再下一代便具有3/4的秦國血統,再下一代的便具有7/8的秦國血統,長此堅持通婚的結果是巴王家族從血緣上已經成為秦人,加之受娘家人的影響,文化也隨之被同化。我總算明白我天朝大國為什麽總送姑娘給野蠻部落的首領,原來裏面有這麽陰險的勾當。秦國派一人出任巴蜀的相國,名曰輔助,實則監督。當然殖民的經歷是漫長的,過程是曲折的,沖突流血不可避免,不過秦國始終牢牢地掌控著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