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被玩弄與被欺負的

【1、楔子】

張儀忽然惦記起楚國來了。

話得從公元前315年說起,那年秦國將公孫衍組織的第二次抗秦同盟消滅在萌芽之中,同時狠狠地教訓了韓國和魏國,韓國魏國迫於形勢倒向秦國的連橫陣營。齊國楚國一看秦國與韓魏形成聯盟,也把酒言歡,結為盟友。

公元前313年,秦國穩定了後方,把目光轉向中原。而這時秦國的東方戰場形勢不容樂觀。在這之前,秦國已經在中原地區伸出兩只腳,一只是函谷關東北的曲沃,另一只是武關以東的“商於”之地。這只兩掛在楚國頭上的腳讓楚國非常不舒服。楚懷王與齊國結盟之後,屯兵中原,準備進行斬腳行動。柱國景翠率領一支楚軍駐紮在魯、齊邊境和魏、韓的南面。三大夫率領另一支楚軍圍攻曲沃和於中。齊國也出兵幫助楚國進攻曲沃,經過一段時間鏖戰,秦國守軍抵擋不住兩家聯軍的進攻,曲沃被楚國奪走。

曲沃失利引發了秦國對東方政策的重新思考。韓魏雖然在脅迫之下加入自己秦國一方,但卻幫不上大忙,一則勢力不濟;二則三心二意。因此秦韓魏聯盟在齊楚兄弟聯盟面前處於劣勢。最後秦國的高層達成一致,要想挺進中原,需先拆散齊楚聯盟。而且,利用外交運作時間,秦國可以進行軍事動員,為以後攻擊落單的楚國做準備。

此時的楚國又經歷了一次短暫的變革,主持這次變法的大臣是屈原。楚懷王登基之初,一度表現出振作之象。楚懷王的本家屈原因才幹突出,受到重用。屈原竭忠盡智幫助楚懷王制定法令,推行變法,以求富國強民。楚懷王也對屈原信任有加,將楚國裏裏外外的事情交給屈原忙活。楚國在屈原的變法之下頗有起色,國力大增,成為與能與齊秦相抗衡的三極之一。在外交上,屈原奉行連齊抗秦的政策,所以楚懷王才被推為第一次合縱抗秦的盟主。

胸懷坦蕩的屈原滿心希望楚國能在自己的手裏變成一個高效強大的現代化國家,但他似乎忘了楚國曾經有過的一段歷史。今天他所做的正是公元前381年吳起同樣做過的事情,而今天楚國的形勢與70多年前的形勢一般不二。楚國依然存在“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頑症。對於這個難題,屈原仍然拿不出一個徹底的解決方案,或者說,他甚至忽略了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吳起是有解決方案的,他的失敗歸咎於自然災害,楚悼王死得太早了。屈原也自有他的不幸,楚懷王只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年青人,而不是個成熟的政治家。

沒有幾年,楚懷王思想就出現松懈。當頭的一松懈,下面的牛鬼蛇神便乘虛而入。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寵臣靳尚、大老婆鄭袖,這些象征著楚國傳統腐朽勢力的代表開始上躥下跳,黨同伐異。當然,他們最大的敵人是屈原。

最先發難的是靳尚。有一次楚懷王讓屈原起草一份法令,屈原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打好草稿。靳尚知道之後,也想看看法令的內容,便央求屈原。靳尚是想提前了解一下法令的內容,以後也好參與討論,給領導留個印象,其居心雖然不良但也不是大大地不良。但屈原不幹啦,我辛辛苦苦搞出來的成果,知識產權歸我所有,憑什麽白白地讓你看啊。因而就拒絕了靳尚的請求,他也不想想得罪小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靳尚被拒絕,懷恨在心,準備報復。考慮到屈原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性格,靳尚跑到楚懷王那裏打小報告,“大王要小心屈原啊,您每次讓他起草法令,一旦定稿,他就到處炫耀,逢人就自誇,‘除我之外,誰還能完成這麽高難度的工作?’”楚懷王開始生屈原的氣,從此之後刻意與屈原保持距離。屈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由吃香喝辣派變成了坐冷板凳派。

這是一場典型的辦公室鬥爭,我們偉大可愛的愛國詩人由於不懂得江湖的險惡,因而低估了陰謀的危險,終結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他的那一套改革制度也成為隨葬品。後來屈原遭到流放,地點大概在今天的漢北一帶。

屈原無法適應遠離政治中心的生活,一肚子愛國熱情無處宣泄,遂轉化為無盡的牢騷噴薄而出,還寫成了書,名曰《離開了政治舞台,我要發牢騷》,簡稱《離騷》。在這本書裏,屈原哭訴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眼淚啊止不住地流,老百姓的生活是真發愁……)

【2、騙】

不說屈原在江邊顧影自憐,長籲短嘆。我們來看秦國的朝堂。秦惠王道:“我欲攻齊,但現在齊國和楚國正在蜜月期,我們又不是兩國的對手,該怎麽辦?”張儀走出來說道:“大王莫急,請給我配輛專車,撥一批專款,我給他來個第三者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