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從武王到昭王

【1、信任】

張儀上次對齊王玩的那個把戲純屬障眼法,與實際絲毫無關。無論齊國攻與不攻魏國,秦國都一樣可以出三川,臨二周。張儀雖然離開了秦國,但秦武王還是將按張儀方案一板一眼地付諸實行。樗裏疾、甘茂分割了張儀的職位,分別為左右相國。

過了兩年,也就是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正式執行“車通三川,窺周室”的既定政策。在通三川,窺周室的道路上聳立著韓國的一座堅城——宜陽,因此秦國要想實現戰略目的,就必須攻克宜陽。宜陽是秦國東進道路上的一顆絆腳石,也是韓國阻擋秦國的一道重要的屏障,韓國對宜陽非常重視,城池非常堅固,並配重兵防守。宜陽是秦國的必攻之地,是韓國的必守之地,因而只能是以一場硬碰硬的攻防戰來決出勝負,除此之外,一切縱橫捭闔都幫不上大忙。

秦武王派甘茂和向壽率領秦軍進攻宜陽。這個啃硬骨頭的任務讓甘茂很是頭痛。頭痛來自兩方面,一是宜陽難攻,耗時廢力,挫折不可避免;比這更頭痛的是君王的信任。在秦國內部對是否應該進攻韓國仍存有爭議,以樗裏疾、公孫郝為首的一方反對進攻韓國,一旦戰爭受挫,這些人的意見就會擡頭,到時秦武王能否再堅持攻韓將是個問題。如果秦武王思想松懈,甘茂和向壽前無戰功,後有非議,仕途基本算完,好一好腦袋都有可能搬家。

為此,甘茂準備給秦武王打一劑預防針。甘茂的副手向壽和秦武王沾親帶故,由於這層關系,甘茂誘使向壽向秦武王說出了自己不便說的話,“大王還是不要攻打韓國啦”。秦武王一聽就急了,這是怎麽回事?通三川,窺周室可是寡人的平生心願,怎麽可以說不打就不打呢!秦武王連忙跑到息壤向甘茂了解情況。

甘茂匯報道:“宜陽是韓國的邊防重鎮。大王長驅千裏,遠道伐韓,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魯國有個與曾參(曾參,孔子弟子,以孝聞名,和吳起曾有過往)同名的人殺了人,別人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一開始他的母親不相信,照舊織補。後來連續三個人向曾母報告同一件事情,曾母也不由得相信,由於害怕被連累,扔下機杼(織補的必備工具),翻墻就跑。為臣不如曾參品德高尚,而大王對我的信任也比不上曾母對曾參的信任,大王身邊懷疑臣的人又不止三人,我擔心大王像曾母丟棄機杼一樣將我丟棄。想當初,魏文候命樂羊進攻中山國,連續攻了三年才攻滅。回來之後樂羊向文候請功,魏文候送給樂羊一筐針對他的檢舉信。樂羊非常受感動,跪倒叩拜‘這哪裏是我的功勞啊,全仗主公支持得力’。我只是個外籍大臣,一旦樗裏疾、公孫郝這些本土大臣說為臣的壞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

秦武王道:“絕不會聽他們的,不信咱倆可以立個字據。”於是秦武王和甘茂在息壤簽訂信任盟約。甘茂和向壽這才領兵向宜陽攻去。大戰沒有開打之前,相關國家的外交工作在緊張的進行。

張儀在世的時候本計劃把漢中郡分一半給很受傷的楚國,與楚國結盟,但楚懷王不識擡舉,結果又被戲耍一番,連楚一事遂告停頓。在這個關頭,秦國大臣馮章舊事重提,他向秦武王進言道:“如果攻不下宜陽,韓國、楚國趁著我們疲憊,聯合起來打防守反擊,我們可就慘啦!大王不如再次答應把漢中地還給楚國。楚國貪於利益,就不會管韓國死活,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收拾韓國了。”秦武王派馮章出使楚國向楚懷王傳達這個意思。

在這之前,齊宣王也曾寫信拉攏楚懷王。馮章的到來又讓楚懷王犯愁了。連齊還是合秦?這是個問題。最後楚懷王決定誰也不跟,派景翠率領一支軍隊北上,名曰救韓,實則相機撿便宜。收獲還真不錯,秦國送了地,韓國送了錢,周國道了謝。

甘茂的估計一點不錯,宜陽比想象的還難攻打。秦軍鈍兵城下已經五個多月,傷亡極大,天氣也由秋轉冬,士兵作戰非常艱苦。樗裏疾、公孫郝果然跳出來反對當時攻韓的決議,當然也沒少在秦武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秦武王想敲退堂鼓,但甘茂提醒秦武王不要忘記息壤盟書,秦武王幡然省悟,再次征召軍隊,收集糧草送往前線。楚國景翠見秦國受挫,開始有所行動。秦武王非常擔心韓楚聯合,甘茂分析道:“韓國楚國必不會齊心協力共同禦秦。楚國名義上救韓,但並不想替韓國抵抗秦軍。韓國也擔心楚國趁機侵奪。他們兩國表面上聯合,實際上相互提防,大王不必在意。”秦武王情緒稍安。

不久之後前線的秦軍得到了補充,隨之又發動一輪輪的攻擊波,但是宜陽實在是太難攻了,方圓八裏的大城,城墻是加寬加厚的,裏面有10多萬精銳的韓軍駐防。秦軍打得非常疲憊,最後打到連敲三次沖鋒鼓都沒有人沖鋒,士兵們都躺在地上喘氣。甘茂殺紅了眼,宜陽之戰關系到他一生的成敗,為此付出所有身外之物也在所不惜,於是吩咐手下拿出所有的私家財產用作公賞。秦軍鼓起最後一口勇氣向宜陽展開了拼死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