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魏國的來客(第2/12頁)

稅務官本是文職,趙奢卻表現出了文職官員少有的威猛不羈。好是好矣,可如果主抓全國的稅收工作,不繳稅就砍腦袋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趙惠文王考慮到這一點,心想既然你愛好動粗,那就派你職業動粗吧。於是任命趙奢為將官。在齊國戰場,趙奢果然立下功勛,地位直線上升,與廉頗,藺相如等大腕將相僅差一級,不過這一級馬上就會補齊。感謝秦國給的機會。

秦國從楚國那裏撈著了油水,趙國也從齊國那裏嘗到甜頭。秦國攻不下魏國,終於明白這是由於魏國旁邊站立著一個強大的盟國趙國。本著擒賊擒王的原則,公元前269年,秦國派將軍胡陽越過韓國,向趙國的戰略要地閼與(今山西和順)發起進攻。從閼與到邯鄲是一條狹長的道路,周圍布滿大山。

軍情傳到趙都邯鄲,趙惠文王召集文武大臣召開了禦前會議。會上,廉頗認為道路狹險,地形逼仄,遠離首都,不適合大軍團作戰,以不救為妙。趙惠文王又問樂乘,樂乘也持相同觀點。趙惠文王頗具進取心,不甘心白白丟失一塊土地,但他又不懂軍事,便又轉向趙奢咨詢意見。趙奢認為道路狹險,地形逼仄,遠離首都,不適合大軍團作戰對趙國如此,對秦國也是如此。同樣地劣勢條件下,勇猛的一方將取得勝利,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趙惠文王於是令趙奢為將,帥軍去救閼與之圍。

豈知趙奢吹起牛來一套一套,打起仗來卻比較熊包,剛離開邯鄲三十裏就安營紮寨,將全部精力用於鞏固營壘,而且一停就是28天,看樣子是不打算救閼與了。秦軍的偵察兵來到趙軍營地打探趙軍動向的時候被抓獲,趙奢不但沒有處罰該偵察兵,相反卻一頓好吃好喝好招待,臨走還轉達了對秦軍統帥胡陽的慰問。不用說,胡陽會得出趙奢懼怕秦軍,不會救援閼與的結論。而這,正是趙奢想要的結果。

就在秦軍幾乎要忘卻趙奢,集中精力攻打閼與的時候。趙奢卻拔營起寨,開足馬力向閼與奔去。連續急行軍36個小時之後,趙軍出現在距閼與五十裏的前線。為了防止走漏消息,引來秦軍攻擊。趙奢命令弓箭手在前面嚴陣以待,後面的士兵加班加點構築陣營。陣營成,秦軍趕到。趙奢營中有一名從軍犯人許歷向趙奢進諫道:“復雜地形下兩軍相爭,關鍵在於制高點的爭奪,誰先據有制高點誰就能奪取。閼與戰場北山是最高點,我們應該火速占領。”趙奢點頭稱善,於是派精兵猛將和大量弓箭手火速占領了北山頭。同樣的道理,秦軍也明白,也隨之殺向北山,但是為時已晚,迎接他們的趙軍的萬千弓箭。趙軍居高臨下射擊,秦軍死傷無算,隨後趙軍從山上殺出,秦軍丟下滿山遍野的屍體後倉皇逃竄。商鞅變法以來,秦軍第一次吃這樣的暴虧。

趙奢回國後,因功大,封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同列。許歷也一下子從從軍犯躍升為國尉,這不是傳說,是現實版的從奴隸到將軍。趙惠文王的用人魄力不是一般君王能比擬的。

秦軍遭受失敗之後並不死心,隨即又對趙國的幾(地名)發動了進攻。趙惠文王派廉頗迎戰,再次將秦軍殺得打敗。趙國熄滅了秦國的囂張氣焰,國際威望空前高漲,史稱“卻強秦四十年”。

【2、命運的考驗】

秦國被趙國連續擊敗兩次之後,對外的擴張陷入低潮。此時的秦國似乎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楚國被打到了遙遠的東方;韓國已經徹底臣服;魏國屢攻不下;攻打趙又沒有勝算。攻打齊國,燕國又不太可能或者意義不大。就在秦國為下一步如何擴張犯愁的時候,魏國卻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答案”。此答案便是範雎。

自從魏國霸權瓦解之後,魏國就成為最大的人才出口國。從魏國出來的人才為秦國、齊國、趙國霸權的興起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基本上,從魏國出去的每一個大腕人才背後都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但還沒有誰的故事能像範雎那樣驚天地、泣鬼神。

範雎出生在魏國的一個貧窮家庭,早先生活非常落魄。但範雎受魏國文化的熏陶,求知欲非常強烈,不用家長督促就能將書本上的知識學得明白,因此年紀輕輕就學識淵博,談吐不凡,給人感覺很像個幹大事的樣子。範雎走得是應用派的路子,學成之後便外出闖世界。當時讀書人的求仕方法一般是先置辦一身行頭,然後到處拜訪達官貴人,結交各路朋友,求別人把自己舉薦給國君。這個過程沒有具體章程可尋,不像後來有科舉考試,很像是在鉆營,不過那時各國競爭激烈,沒有真才實學也不容易出頭。當然這個過程需要一大筆開銷。就像現在泡妞一樣,沒錢根本玩不轉。有好多人才都是通過這條道路取得了成功。比如吳起,商鞅,張儀,蘇秦等。與他們相比,範雎有個不利條件,那就是太窮了,窮得連溫飽都是問題,也沒有外出的盤纏和見官人的像樣行頭。這種情況找國君級客戶比較困難,所以範雎只好在本地找了一名大臣級客戶——須賈,就是那位憑口舌說退秦國雄兵的須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