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清奠基工程的完成者皇太極

皇太極為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努爾哈赤死後登上汗位,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皇太極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當時中國的土地上有四顆耀眼的明星:一顆是清太宗皇太極,一顆是明崇禎帝朱由檢,一顆是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再一顆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這四個人,各代表自己民族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參與了那場空前慘烈而又可歌可泣的政治角逐。最後的結局是:林丹汗敗死青海打草灘,時年四十三歲;崇禎帝自縊煤山,時年三十四歲;李自成只在北京紫禁城做了一天皇帝,最後敗死九宮山,時年四十歲。林丹汗、崇禎帝、李自成的基業,最後都歸了皇太極和他的子孫們。

皇太極成為這場空前政治角逐的最大贏家,並非偶然,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顯然都要比對手技高一籌。

一、自古英雄多磨難

皇太極出生那年,父親努爾哈赤三十四歲,生母那拉氏十八歲。他的生母是葉赫部貝勒揚佳努的愛女,名孟古,稱孟古格格。孟古格格十四歲嫁給努爾哈赤,二十九歲撒手人寰,十二歲時皇太極便失去母愛。

皇太極的母親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致死。她從結婚到患病、去世,建州同葉赫部一直敵對。古勒山一戰,孟古的堂兄布齋貝勒,因戰馬在廝殺中被木墩絆倒,死於非命。努爾哈赤命令將布齋的遺體劈作兩段,將其一半送還。從此建州與葉赫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時,要求見生母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葉赫迎接,但遭到葉赫貝勒的拒絕,孟古抱憾九泉。

皇太極少年喪母,又沒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可說是孤苦伶仃。而他的家庭,卻是一個大家族。他有十五位同父異母的兄弟,親兄弟的子侄多達一百四五十人,他的七位同父異母的兄長由五位福晉所生,這五位福晉都是建州人,唯有其生母是葉赫部,並且葉赫又同建州結下了血海深仇,這種家庭環境,對皇太極少年時代的成長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皇太極的外公為女真族著名領袖,生母孟古格格是一位聰明靈秀的姑娘,受遺傳的影響,皇太極聰明過人。而其他兄弟的外公,除多爾袞的外公以外,都名不見經傳,這個背景給皇太極增強了政治上的信心。

其次,少年喪母,使他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的艱難困苦,這磨煉了他獨立的性格和頑強的意志。

再次,沒有母親愛護,沒有同母兄弟姐妹,格外勢孤力單的狀況又養成了他慎言少語的性格,鍛煉了他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最後,皇太極因舅父與建州有世仇,長期冤冤相報,使他在家族中處於不利地位,促使他長於心計。

所有這些,都為皇太極後來的宏圖大業打下了深深的基礎。

二、精心謀劃,繼承汗位

滿族先人女真像許多其他遊牧民族一樣,汗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努爾哈赤身後的帝位由誰來繼承,當時沒有一個制度。努爾哈赤生前為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努爾哈赤晚年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宣布《汗諭》: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

由此,努爾哈赤死後,屍骨未寒,汗位之爭已非常慘烈。當時的形勢是:在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這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歲均列第四,此外,多爾袞、多鐸的權勢也很大。但是,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囚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爭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性魯莽,勢力較弱。同時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這就使他名聲很差,只可任統兵大將,但不能做一國之君,沒有條件爭奪汗位。四人中,只有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代善性格寬柔,深得眾心,且軍功多,權勢大。努爾哈赤也曾預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說:“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阿哥就是代善。

因此,皇太極雖胸懷大志,胸藏玄機,有帝王之才,但同其兄代善爭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於不利的地位,於是不得不暗設機關。

據傳,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因澤曾向努爾哈赤告發說,多爾袞和多鐸的生母大福晉烏拉那拉阿巴亥兩次送佳肴給大貝勒,大貝勒接受並吃了,又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卻接受了沒有吃,大福晉還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深夜外出宮院。努爾哈赤聽後派人調查屬實。他不願家醜外揚,便借故懲處大福晉。大福晉在這次事件中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但是這件事在滿洲貴族中曝光後,大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無力爭奪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