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六不總理,圍棋功臣(第6/7頁)

段祺瑞在天津時已患有神經性關節炎、染過猩紅熱,到上海那年已是69歲的老人,須發全白,體力日漸衰弱,但生活習慣仍與天津時無異,每天早起誦經、下棋,有時也約客打麻將。1934年春夏之交,他患了嚴重的潰瘍,大量出血,經宏恩醫院(今華東醫院)搶救,雖然免於一死,精神卻十分萎靡了。就在這一年5月,日本著名棋手木谷實(當時六段)、吳清源(當時五段,尚未入日本籍)一行來滬訪問。吳清源與木谷實是日本棋界的兩顆巨星,所向披靡,少有敵手,當時上海自然無人可以同他們下對子局的。吳清源不忘故舊,造訪段祺瑞,一個是風華正茂的青年,一個是老態龍鐘的遺老,兩人相遇,感慨萬千,他們再次推枰對坐,手談一局,結果吳清源卻以小敗終局。段祺瑞心中明白:這一局以尊敬長者為目的的“交際棋”,大概是對他當年慘敗的一種安慰吧!

這一年夏天,應蔣介石之邀,段祺瑞曾前往廬山避暑,隨行者有段宏綱與顧水如。段見蔣,曾談及圍棋,並提到吳清源,說起這位稀有的天才有可能加入日本籍,將是中國的一大損失,應設法召吳回國,指導國人棋藝,否則日本圍棋越來越強,中國會越來越落後。蔣介石當面唯唯,其實當時他哪有心思辦這類事,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一生天津緣

1885年,正處於洋務運動中的清廷,秉承“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在天津開辦了北洋武備學堂。時任直隸總督兼洋務大臣的李鴻章一手促成了此事。

學堂的第一批學員,多是從淮軍中選拔的,段祺瑞就是其中之一。學堂分步、馬、炮、工程四科,段祺瑞被分在了炮兵科。

官方在這所學校裏下了大力氣,教員多是從德國退役軍官裏聘請,學習的內容中西結合,十分全面,從歷史、地理這些基礎課程,到兵法、圖上戰術這些軍事課程,都要涉及,對當年的學生們來說,可謂一場考驗。

段祺瑞顯然經受住了這樣的考驗,幾年後他以“最優等”的成績從學堂畢業,不久就被選派到德國去進行深造,進入柏林軍校,仍然進行炮兵的相關學習。在德國期間,他曾經有機會到世界知名的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大開了眼界。

在德國學習後,段祺瑞返回國內,在威海武備學堂擔任教師。但他與北洋武備學堂的關聯還沒有斷開。

北洋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後來多成為新軍中的重要人物,除段祺瑞之外,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等悉數畢業於此,其中馮國璋、段祺瑞與王士珍,後來曾分別擔任民國總統、總理、總長,被稱為“北洋三傑”。

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學堂被焚毀。到了20世紀初的幾個年頭,由於北洋軍擴充迅速,對軍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袁世凱便決定著手恢復北洋武備學堂,承辦此事的正是段祺瑞。

從德國回來後,段祺瑞雖在威海任教,卻一直未受重用。他的仕途轉而變得順利,也與天津有關,源於小站練兵。

清朝在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讓整個國家改變了重文輕武的觀念。在戰爭尚未結束的時候,朝廷就派廣西按察使胡燏棻招募新兵進行訓練。胡燏棻招募了近五千人,組成了十營“定武軍”,駐兵地點就在天津的小站。

但很快胡燏棻就另有任用,在榮祿、李鴻章、翁同龢等人的保奏下,袁世凱走馬上任。

定武軍屬於新軍,必須要由懂得新的軍事知識的人來訓練。於是袁世凱選中了那些曾從武備學堂畢業的人。最初他選中了王士珍與一個叫梁華殿的人,誰知不巧的是,梁華殿到小站不久,就在一次夜間操練時失足溺水而亡。隨後,袁世凱又物色了兩人,就是馮國璋與段祺瑞。

此時,袁世凱已經將“定武軍”更名為“新建陸軍”,人數也擴充到了七千多,和當年武備學堂的配置一樣,分步、馬、炮、工程四個兵種。段祺瑞到了小站後,被任命為炮兵營管帶兼炮兵學堂監督。

據民國知名記者陶菊隱在他的專著《武夫當國》中記載,1901年,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的時候,在保定設立了督練公所,主持訓練新軍的事務,下設三個處,段祺瑞就擔任參謀處總辦。

由於此時袁世凱已經成為北洋大臣,因此他的部隊被稱為“北洋新軍”。袁世凱對段祺瑞很器重,陶菊隱在書中稱,袁氏曾特意關照、幫助段祺瑞成為北洋軍第三協的協統,也就是新軍中的高級將領。

在段祺瑞的人生中,袁世凱有著重要的影響,清廷覆滅,民國建立後,段祺瑞先後擔任過陸軍總長、代理國務總理等要職。但兩人的關系也存在波折,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主張對日立場強硬的段祺瑞與袁世凱產生分歧。當時日本報紙稱兩人即將決裂,段祺瑞一度發表辟謠電報,稱其“挑撥離間”。但之後不久,袁世凱就下令免去了段祺瑞的陸軍總長職務。隨後袁世凱稱帝,段祺瑞被“打入冷宮”,直到袁世凱被迫取消洪憲帝制,為了對付南方的護國軍時,才又請段祺瑞出山挽回局面。